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549329
生命第二春 心脏更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洪昭光
第1页

    参见附件(252KB,2页)。

     收稿日期:20060804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干部保健老年心内科

    作者简介:洪昭光,男,1939年7月生,福建厦门市人,教授,主任医师。Tel:01064456483

    人的生命分两个春天,0~60岁为第一春天,61~120岁为第二春天。

    60岁以后为什么称为第二春天,而不是简单的理解为衰老期呢?这是由于生命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30岁以前,生机勃勃,慢性病很少;30~60岁,事业、家庭、健康三驾马车是人生的重负,在生活压力下,慢性病以几何级数迅速增加,尤其在男性40岁,女性50岁这两个转折点后,更是剧增,所以“男人四十,十面埋伏”,“女人四十,如花如梦”。这个时期也是人与人之间扩大差异的关键时期,从学校毕业时的相差无几到离退休时的“天壤之别”。60岁以后,生活掀开了全新的一页,事业、家庭负担轻了,健康位置凸显,“不怕挣的少,就怕走的早”,一切重新安排,人的精神面貌,体力体能会焕然一新,全面改善,犹如春风扑面,90岁以后,则真正进入了衰老期。

    就目前科学水平,人类还不可能“延年”,但却可以“顺天”,即做到20世纪健康人生,就是:健康快乐一百岁,天天都有好心情。六十以前没有病,八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一百岁、快快乐乐一辈子。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生老病死如花开花谢是大自然的美丽循环。但死亡方式却有不同。一是自然凋亡:生如春花绚烂,走如秋叶静美。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快乐轻松;一是病理死亡:中年得病,肉体痛苦,精神折磨,身心煎熬,人财两空。据美国社会福利局报告:按科学生活方式,健康四大基石,可以减少70%的过早死亡,而用医疗技术手段,则只能减少10%的过早死亡,而且价格昂贵。

    研究表明:心血管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有效预防的,这点与肿瘤不同。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在对27个国家的同步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全球心血管病流行趋势呈现三种不同趋势:上升型,稳定型,下降型。

    为什么在同一蓝天下,同一地球村,会有截然相反的流行趋势呢?出现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的“下降型”是偶然的吗?不,这是由于科学生活方式的倡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