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活文摘·养生版》 > 2011年第9期
编号:12133862
看病“傻事”一箩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生活文摘·养生版》 2011年第9期
     托熟人:一时方便却埋下隐患

    “王医生,这是我熟人,您帮忙照顾一下啦!”“陈主任,我是老李介绍来找您看病的,啊呵。”……

    医生与患者之间常常能听到这类对话,不少人认为,医院有熟人可以为自己提供不少方便,比如不用排队挂号、省去不必要的支出、医生看病时也会更尽心,这些好处让人们免不了有“进医院就得找熟人”的想法。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说:“患者生病后希望尽早恢复的焦急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没必要非得托熟人,有人觉得找熟人看病病好得快,这纯属心理作用,大多数医生在看病时对待病人是平等的,并不会因为你是熟人就超水平发挥。”

    这位医生解释道,医生的水平有高有低,但都有共同的职业操守,绝不会刻意贻误病情,置病人安危于不顾,可能是因为每位医生的性格、用药习惯、诊断方式等差异,在病人眼中造成了“不说话不搭理我”、“开药和别的医生不同,恐怕是乱开”、“诊断过程很简单,看不出花了心思”等等误解。

    有医院统计,患者及家属对临床进行严重干预的至少占到30%。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托熟人的患者中,这种干预临床行为的情况则大为缓解,他们普遍乐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心理学家对此分析,这其实是以“关系”为桥梁,在医患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特殊的信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组来自医疗事故鉴定一线的消息表明,凡是去鉴定的医疗纠纷,一点儿没找关系的几乎没有,差别仅是熟人的熟识程度不同罢了。

    有医生坦言,自己在诊疗过程中,针对熟人病人,可能碍于情面放弃疾病所需的常规检查,而主要凭借自己经验做判断,比如本来该拍X光片的,熟人带着透视一下就行了,钱省了,重要的诊断证据却没留下;在用药方面,也会想办法找便宜但质量相对欠缺的药品替代;至于看病不写病历的情况就更普遍了。这就是导致不少正常的就医程序被简化,不规范医疗情况出现,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患者往往会碍于情面吃哑巴亏或难以举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