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活文摘·养生版》 > 2012年第7期
编号:12239282
没病别乱找病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1日 《生活文摘.养生版》 2012年第7期
     被臆想出来的“疑病症”虽然是“莫须有”,但危害同样很大。长期人为扩大情绪问题,可能会导致真正陷入“心理死角”,严重者甚至“心想病成”。

    压力过大催生“疑病症”

    心情一低落就担心是“抑郁症”,害怕导致自杀;又气又恨不能平静的时候就怀疑自己得了“狂躁症”,可能危害社会;不喜欢读书就归结为“阅读障碍”;算错报销单就认定是“数字恐惧症”……

    现在,很多白领喜欢用心理学来分析自己的日常行为,但是对这门科学的一知半解,使他们习惯将一切负面情绪上纲上线,定义为“心理疾病”,然后要么自卑消沉,要么盲目治疗。这样庸人自扰的情形称为“心理疑病症”,它是压力作用下紧张情绪的一种畸形释放表现。

    “心理疑病症”的患者大多在竞争压力过大的生存空间缺乏安全感,自我意识强烈,凡事苛求完美。因为残酷的现实往往不够“完美”,所以内心会抱有某种“逃避现实”的渴望和冲动。故而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不能很客观地面对现实,而是盲目借助和迷信所谓的“心理学”,给自己的负面情绪乱贴标签,从而以“病人”的姿态出现,期望可以博取同情,逃避责任。

    这种臆想出来的“心理疾病”虽然是“莫须有”,但危害同样很大。长期人为扩大情绪问题,可能会导致真正陷入“心理死角”,严重者甚至“心想病成”,这里所谓的“心想”是指人们对自身机体的一种高度注意和敏感状态。最初“心想”到的感觉虽然不一定十分明显,但感受到的体验往往是确凿无疑的。这些人个性倾向于固执、敏感、多疑、自我。他们常常会去思索感觉、琢磨因由、摸索规律、猜测性质、推断恶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