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近期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46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近期疗效及副作用。 方法 将7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38例及泮托拉唑组36例,观察治疗后第1、2、6天上腹部疼痛、返酸等症状的缓解率及4周后溃疡愈合率。 结果 雷贝拉唑组治疗后第1、2天上腹部疼痛和返酸等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泮托拉唑组(P<0.05或P<0.01),但治疗后4周两组溃疡愈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起效快、症状缓解率高。
[关键词] 雷贝拉唑;十二指肠溃疡
雷贝拉唑(商品名波利特)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其解离指数(pKa)高,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本研究以泮托拉唑为对照,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近期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1年2月~2003年3月本科收治经内镜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溃疡直径>5mm的患者74例,其中男48例,女26例,年龄(44.7±13.8)岁。所有患者均有上腹部疼痛、返酸等症状,无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幽门梗阻、穿孔等并发症。74例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9例,球后溃疡25例。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38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泮托拉唑组36例,男26例、女10例。两组病例年龄、病程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及观察方法 治疗组以雷贝拉唑(日本卫材株式会社生产,苏州卫材制药有限公司分装)10mg·d -1 ,对照组以泮托拉唑(健朗晨,湖南岳阳市制药三厂生产)40mg·d -1 ,均于上午一次顿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加用其它胃黏膜保护药物,所有患者均住院观察,治疗后6d内每日记录病情变化与药物副作用,每周检查1次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治疗结束3d左右复查内镜。
1.2.2 疗效判断 (1)临床症状:观察治疗6d内症状消失情况。缓解:疼痛和返酸症状完全消失或减轻;无效:治疗后疼痛和返酸症状无变化。(2)溃疡愈合标准:治疗4周后复查内镜。愈合:溃疡完全愈合;有效:溃疡面缩小超过50%;无效:溃疡大且无变化或溃疡面缩小不到40%及出现并发症而中断治疗。
1.2.3 统计学处理 两组病例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 2 检验,P<0.05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缓解率
服药第1天雷贝拉唑组腹痛消失率、返酸消失率均明显高于泮托拉唑组(P<0.01或P<0.05);治疗第2天雷贝拉唑组腹痛消失率、返酸消失率均显著高于泮托拉唑组(P<0.01);治疗第6天两组腹痛消失率和返酸消失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雷贝拉唑和泮托拉唑对腹痛及返酸的影响(略)
注:括号内为百分率
2.2 溃疡愈合率
雷贝拉唑组4周愈合率为100.0%(38.38),泮托拉唑组4周愈合率为94.4(34.36),总有效率雷贝拉唑组高于泮托拉唑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2.3 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肝功能、肌酐均无异常,雷贝拉唑组除1例轻度头昏外,无其它副反应。
3 讨论
质子泵抑制剂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途径,即抑制质子泵(H + .K + .ATP酶)的功能发挥其抑酸作用。但目前应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仍存在起效慢、作用时间短以及夜间抑酸效果不理想等不足之处[1] 。临床研究表明,雷贝拉唑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性,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本研究资料表明,雷贝拉唑对减轻十二指肠溃疡的上腹痛、返酸等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泮托拉唑,第1天及第2天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泮托拉唑组,但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显效时间快。已有研究表明,雷贝拉唑能迅速、有效地抑制基础和餐后胃酸分泌,雷贝拉唑快速抑酸与雷贝拉唑的高pKa值使其能在壁细胞分泌小管内高度聚集和快速活化为次磺酰胺形式有关,而且抑酸效应个体之间的差异小于泮托拉唑[2] 。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因此雷贝拉唑作为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抑酸作用快速持久、1日症状缓解率高、无明显个体差异、疗效稳定及副作用少等特点。
[参考文献]
[1]张洁,杜涛,王邦茂,等.兰索拉唑联合甲硝唑和羟氨苄青霉素对幽门杆菌根除效果及对胃泌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10):626.627.
[2]寇继光,钟敏华,张雷,等.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8):522.
[作者简介] 王长杰(1965-),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铁路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