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04年第6期
编号:11112779
原发性气管癌41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1日 毕红霞 苏 江 宋 卓
第1页

    参见附件(130KB,2页)。

     [摘要]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原发性气管癌的认识,减少误诊。 方法 对41例经组织学证实的原发性气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原发性气管癌早期主要症状为刺激性干咳,进而出现咯痰带血、进行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检查41例患者中发现气管内肿物影18例(43.9%);27例行胸部CT检查,21例发现气管内肿物影77.8%);而41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确诊。纤支镜下所见以增殖型居多,气管下段多见。病理类型以鳞癌最常见,占46.34%(19例)。41例患者有21例在早期误诊,误诊率为51.2%。 结论 原发性气管癌因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易误诊,对可疑病例应尽早行纤支镜检查。纤支镜检查是气管癌的最可靠的诊断手段。

    [关键词] 气管癌;纤维支气管镜;诊断

    自1981年1月~2004年2月我们经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检查共诊断肺癌1411例,其中原发性气管癌41例,占同期肺癌的2.9%。现将41例原发性气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1例原发性气管癌中男27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1.93∶1,年龄25~72岁,平均49岁。病程1~26个月,6个月以内21例,6个月~1年11例,1年以上9例。从出现症状到行纤支镜检查,时间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26个月。有刺激性咳嗽33例(80.5%),咳痰带血19例(46.3%),发作性气急8例(19.5%),声音嘶哑4例(9.86%),进行性呼吸困难35例(85.4%)。主要体征:干 口 罗 音18例(43.9%),湿 口 罗 音6例(14.6%),锁骨上淋巴结肿大4例(9.8%)。

    1.2 辅助检查

    1.2.1 X线胸片检查 41例患者中发现气管内肿物影18例(43.9%),肺门影增浓3例(7.3%),胸腔积液1例(2.4%),肺部片状密度增高影2例(4.9%),双肺无异常17例(41.5%)。

    1.2.2 胸部CT检查 27例行胸部CT检查,21例显示气管内肿物影(其中18例与X线胸片检查符合,另外2例X线胸片检查结果未见异常,1例X线胸片仅示肺门影增浓);胸腔积液1例,肺段内密度增高影2例,余3例仅见肺门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内淋巴结肿大。27例中14例见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51.9%)。

    1.2.3 纤支镜所见及病理类型 41例患者中病变发生在气管下1.3段者17例(41.5%);上1.3段者12例(29.3%);中1.3段者5例(12.2%);隆突7例(17.1%)。病理类型以鳞癌多见19例(46.3%);镜下以增殖型病灶多见。病变发生部位及形态、病理类型见表1、2。

    1.3 误诊病例

    有21例患者在早期误诊,误诊率为51.2%。误诊为急性支气管炎8例,支气管哮喘7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支气管扩张2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心肌炎1例。误诊时间为3~26个月,其中,有2例曾在多家医院按支气管哮喘治疗,胸片及CT检查也未见异常。入我院后经积极治疗72h无效,遂行纤支镜检查,1例发现隆突肿瘤,1例为气管下段肿瘤。

    1.4 转归

    本组中有19例失访;10例放弃治疗,放弃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7例行放、化疗,其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手术治疗5例,均生存1年以上,其中1例存活5年。

    表1 病变发生部位及病理类型(略)

    表2 纤支镜下所见病理类型及形态(略)

     2 讨论

    2.1 发病率

    原发性气管癌发病率低,可能由于气管直径较大、呼吸反射较强以及纤毛的有效保护作用,使含有害物质的黏液不易在气管内潴留。有报道[1] ,原发性气管癌发病率占呼吸系统肿瘤的1%~2%。但近年来因吸烟、空气污染,肺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2] ,有关原发性气管癌的报道也有增多。本组资料显示该病占同期肺癌的2.85%。

    2.2 临床特点

    主要表现为长期刺激性干咳伴进行性呼吸困难。早期仅有轻微咳嗽,随肿瘤增长,气管管腔狭窄日渐严重,则出现呼吸道梗阻、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继发感染等症状,如咳血丝痰、喘鸣、声嘶直至极度呼吸困难等,其特征为吸气性呼吸困难,且可随体位变动而有所缓解或加重[3] 。

    2.3 误诊原因

    (1)医生对本病认识不够,长期按支气管哮喘或支气管炎等治疗,未及时进一步检查。本组资料中在早期就有51.2%的 病例被误诊,并按其他病治疗。(2)该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仅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胸透或胸片无异常,也易导致误诊。(3)早期纤支镜检查不易为患者接受,待临床症状加重,或用其他原因不能解释时患者才迫不得以接受纤支镜检查。(4)气管肿瘤生长缓慢,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耐受低氧的能力较强,因此常在出现无法忍受的呼吸困难时才就诊;而一部分医生常在这种情况下也不愿行纤支镜检查。因此,对长期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发作性气急、进行性呼吸困难而久治不愈的患者,尤其是呼吸困难随体位变动而缓解或加重的患者,要进行胸片、CT检查,特别是要进行气管镜检查。本组资料中仅有43.9%的病例经胸片诊断,77.8%的病例经胸部CT诊断,而100%的病例是经纤支镜检查确诊。纤支镜下不仅能直接观察肿瘤的位置、形态、范围及表面情况,还可得到病理组织学诊断,对治疗极有帮助[4] 。

    2.5 病理类型

    本组以鳞癌最多见,占46.3%;其次是小细胞癌24.4%。肿瘤发生在气管下段多见,占41.5%。纤支镜下改变以菜花状、结节状、息肉状之增殖型居多,占61%;浸润型占39%。对增殖型病例行胸片、CT检查不难诊断,但对于浸润型病例常难以确诊,故特别需要行纤支镜检查。

    2.6 治疗

    气管肿瘤的长度<4cm者均应首选手术治疗并尽快进行[5] 。本组资料中5例手术,生存期较长,1例存活5年以上。不能手术者宜行放、化疗。

    综上所述,凡40岁以上患者、以刺激性咳嗽、咳痰带血、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尤其是吸气性呼吸困难且常规治疗无效者,临床医生要给以高度重视,要想到气管肿瘤的可能性,特别是对胸片及CT不能确诊的病例,更要及时行纤支镜检查,以免贻误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1]崔若恒.原发性气管肿瘤24例报告[J].中华心胸血管外科杂志,1993,9(3):243.

    [2]邢祖林.肺癌研究的若干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2,15(3):132.132.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04.

    [4]田敬伦.原发性气管癌支气管镜检查分析[J].内镜,1996,13(3): 156.157.

    [5]赵庆社.原发性气管肿瘤11例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0,7(4):60.61.

    [作者简介] 毕红霞(1964-),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主任医师。

    (齐齐哈尔铁路中心医院呼吸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医院肿瘤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