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05年第3期
编号:11112696
儿童哮喘致病因素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1日 林昭鹂 尹玉敏
第1页

    参见附件(138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与遗传、环境、特异性致敏原、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 方法 用问卷法对小儿哮喘患者进行家族史及环境因素的调查,同时进行特异性致敏原皮肤实验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的检测,并建立正常对照组。 结果 哮喘组有一、二级亲属家族史占46.99%,对照组仅占7.94%,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哮喘组与环境致敏原中感染、气候变化、物理刺激、异味等因素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与房屋装饰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哮喘的常见致敏原依次为尘螨、屋尘、豚草花粉、蒿草花粉、蟑螂、兽毛、香烟等。哮喘组血清IgE、IL.4含量均明显增高(均P<0.01)、IL.2含量明显降低(P<0.001)。 结论 遗传是哮喘根源性因素,环境中非特异性物质对哮喘起重要作用。血清免疫学检测支持哮喘发作与体内细胞因子Th1.Th2比例失衡有关的理论。

    [关键词] 儿童哮喘;致病因素;特应性体质;淋巴因子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病。2000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调查表明,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有所上升。导致哮喘患病率升高的因素很多,为探讨该病与遗传、环境、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于2000年1月~2003年1月对小儿哮喘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特异性致敏原皮肤实验及血清免疫学检查,并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哮喘患儿183例,均符合全国儿科防治协作组1998年修订的儿科哮喘防治常规中诊断标准[1] ,其中男97例,女86例,年龄3~14岁。对照组为63例健康体检者,男37例,女26例,年龄3~10岁,均无个人及家族过敏史、近期呼吸道感染史及皮肤划痕征。

    1.2 实验方法

    (1)选用多种空气中常见变应原进行皮肤实验。

    (2)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采用二步夹心法)、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ˉ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遗传因素

    哮喘组中86例患儿的一、二级亲属为特应性体质(双亲均属特应性体质者32例,母亲为特应性体质者22例,父亲为特应性体质者17例,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特应性体质者15例),占该组病例的46.99%;对照组有5例,占该组的7.9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表1)。表1 两组与遗传基因、环境因素相关性比较(略)

    2.2 环境因素

    哮喘组与环境致敏原中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物理刺激、异味等因素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房屋装饰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表1)。

    2.3 特异性皮肤变应原试验

    哮喘组与对照组(63例中27例作此实验)特异性变应原皮肤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发哮喘的常见致敏原依次分为尘螨、屋尘、豚草花粉、蒿草花粉、蟑螂、兽毛、真菌、香烟等(表2)。 表2 哮喘组与对照组对特异性致敏感原皮试相关性比较 (略)

    2.4 血清IgE、IL.4、IL.2测定

    哮喘组血清IgE、IL.4含量明显较高,IL.2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表3 哮喘组与对照组的免疫学检测结果比较(略)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是遗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父母中一方有哮喘的儿童,患哮喘几率较其他儿童高2~5倍;父母双方均患有哮喘的儿童约有50%的发病几率[2] 。因此,遗传是哮喘的根源性因素。这种遗传是复合多基因式的。本次调查中发现,哮喘患儿父母双方均有过敏史者37.21%(32.86),母亲有遗传过敏史的占25.58%(22.86),父亲有遗传过敏史的占19.76%(17.86);二级亲属中有过敏史的占发病人数的17.44%(15.86)。尽管样本例数不大,但也表明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性。

    环境因素是导致哮喘病发作的重要外因。它包括自然界各种暴露于生活中的致敏原、呼吸道感染、环境污染、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一些对正常人来说是无害物质,但对于特应性体质的人是一种导火索。由于变应原的反复刺激,导致特应性体质者机体内免疫应答异常,如IL.4、IL.5等Th2类因子产生增加,IL.2等Th1类因子减少[3] ,使气道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从而出现持续性气道慢性炎症,最终结果是气道狭窄、气喘加重。本调查结果进一步证实尘螨、屋尘、花粉、蟑螂、兽毛、香烟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危险因子,而呼吸道感染、气候突变、各类气味也是发病的促成因素。

    目前,免疫学者认为,哮喘的发作与体内的细胞因子Th1.Th2不平衡有关[4] ,参与气道变应性炎症细胞因子主要是Th2细胞所分泌的。通常情况下,特应性体质者的Th0细胞在IL.4的作用下分化为Th2细胞。Th1细胞主要分泌IL.2等类细胞因子。而Th1细胞也可抵制IgE的合成。这些细胞因子在淋巴细胞的分化、IgE合成及气道炎症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小视的调节作用。随着IL.4的分泌增加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IgE水平也相应增高,其IgE的水平增高与IL.4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而IL.2则相对减少,由此引起Th1.Th2比例失衡。本次调查结果也支持上述理论。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747.751.

    [2]顾瑞金.变态反应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50.261.

    [3]王瑞春.上海哮喘者变应原谱初步调查[J].中国实用哮喘与变态反应杂志,2001,5:39.40.

    [4]ROMAGNANI S.The lymphocytes in allergic disease[J].Allergy

    Clin Inmunol,2000,105:399.408.

    (1.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湖北武汉 430071;2.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变态反应科,湖北武汉 430071)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