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玫瑰糠疹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21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玫瑰糠疹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54例玫瑰糠疹患者分为3组:抗过敏组(17例)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扑尔敏及局部外用药治疗;抗病毒组(17例)用阿昔洛韦治疗;中药组(20例)用凉血袪风方中药治疗。3组均用药1周。结果 中药组治愈率为70%(14/20),抗过敏组治愈率为17.65%(3/17),抗病毒组治愈率为11.76%(2/17),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H=18.657,P<001)。结论 中药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好、见效快,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玫瑰糠疹;中药;抗过敏药;抗病毒药
[中图分类号] R758.64[
玫瑰糠疹为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症状为躯干、四肢泛发圆形或椭圆形玫瑰色、淡红色斑疹,表面覆有糠秕样鳞屑,少数病例可波及颜面;自觉轻度或中度瘙痒,少数病例剧痒或不痒,病程一般为4~6周,部分病例可延至半年以上,反复发作,日久难愈。作者分别采用抗过敏药、抗病毒药及中药治疗玫瑰糠疹,并对3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49岁,平均308岁;就诊时躯干发疹2~7 d,平均4.5 d。
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抗过敏治疗组(n=17),B组为抗病毒治疗组(n=17),C组为中药治疗组(n=20)。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维生素C05g静脉注射及维生素B12 05 mg肌肉注射,均每天1次;扑尔敏片4 mg口服,每天3次;外用醋酸去炎松尿素霜。B组:给予阿昔洛韦03 g口服,每天5次。C组:给予凉血袪风方(生地15 g,紫草15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苦参12 g,蝉衣8 g,白鲜皮10 g,防风10 g,荆芥10 g,大青叶15 g,板蓝根15 g,甘草5 g),每日1剂,分2次煎服。3组用药时间均为7 d。
1.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皮疹全部消退;显效:皮疹减少,消退≥60%;好转:皮疹减少,消退≥30%;无效:皮疹无减少及消退。
1.4 统计学处理
3组间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3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3组疗效比较(略)
2.2 副反应
A组有10例出现嗜睡;B组有1例出现胃部不适,略头晕;C组有1例出现胃部不适。
3 讨论
目前,玫瑰糠疹病因不很明了,病毒感染学说尚无定论,过敏因素也未被证实[1]。有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反应参与了本病发生[2]。本观察结果显示,对于玫瑰糠疹,抗过敏组治愈率为17.65%,抗病毒组治愈率为11.76%,抗过敏组疗效虽略高于抗病毒组,但经检验无显著意义;中药治疗组治疗7 d后治愈率达70%,与其他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
中医称玫瑰糠疹为“风热疮”,认为本病是感受风热邪毒、血热发斑所致,治疗宜凉血解毒、袪风清热止痒。凉血袪风方中以生地、牡丹皮、赤芍、紫草凉血活血解毒;苦参、大青叶、板蓝根、甘草清热解毒;蝉衣、白鲜皮、防风、荆芥袪风止痒;荆芥、紫草、蝉衣透疹;赤芍、大青叶消斑;大青叶、板蓝根抗病毒;甘草有类皮质激素作用,对过敏性疾病有效;生地有强心作用,配以荆芥有旺盛的皮肤行血作用[3],促使上述药物迅速到达皮肤发挥作用,促进病变吸收。凉血袪风方从整体、多层面调整人体抗病能力。临床实践证实,凉血袪风方在治疗玫瑰糠疹时疗效快、治愈率高,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80681.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1312.
[3]河北医学院.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27233.
(南昌大学上饶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