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眼外肌的超微结构改变及临床意义整刊
第1页 |
参见附件(2563KB,4页)。
[摘要]目的 观察先天性麻痹性斜视者眼外肌超微结构改变,探讨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时机。方法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患者16例,按年龄不同分为3组,即3岁及以下组、4~8岁组和9岁及以上组,术中取拮抗肌组织行电镜观察。结果3组病例眼外肌超微结构均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为肌纤维排列紊乱、变性、萎缩;肌小节结构不规则,Z带紊乱,M线模糊或消失,肌丝溶解;线粒体肿胀、空泡变及疝形成,可见较多斑马样小体,局部线粒体明显增生;肌质网扩张、空泡化,溶酶体及脂滴增多;间质内胶原纤维增生,且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其改变越明显。结论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发病早期眼外肌就发生了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提示对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应尽早手术治疗以恢复双眼视功能,避免失代偿。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63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