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09年第6期
编号:11850871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1日 《现代医学》 2009年第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72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睡前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1;80例单纯高脂血症患者睡前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1;另外选择年龄、性别等相匹配6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3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血压、血脂、hs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经降压和降脂治疗后血压与血脂均显著下降(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前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和单纯高脂血症组hsCR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hsCRP水平,从而可能改善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炎症状态,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超敏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44.1;R589.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7562(2009)06-0426-03
, 百拇医药
    研究显示,血管内皮损伤所致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他汀类降脂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干扰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非调脂作用[1]。本研究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和单纯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他汀类降脂药物对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炎症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2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在常规降压基础上睡前加服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1次•d-1。单纯高脂血症患者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睡前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1。另外选择年龄、性别等相匹配6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时间12周。高血压病诊断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版),高脂血症诊断依据中国成人血脂治疗指南。入选者均除外各种急慢性炎症、结缔组织病、肿瘤、风湿性心脏病、肝肾疾病等影响CRP水平的因素。
, 百拇医药
    1.2 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的检测

    3组研究对象均空腹12 h后清晨抽静脉血(取血前禁止饮酒及进食高脂食物),及时分离血清,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用奥林巴斯5421分析仪检测hsCRP,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试剂盒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5%。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 百拇医药
    3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以及吸烟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各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治疗前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压显著下降,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x-±s)mmHg

    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注:1 mmHg=0.133 kPa

    2.3 各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治疗前的TC、TG、LDLC和HDLC水平与单纯高脂血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后TC、TG和LDLC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 百拇医药
    表2 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脂水平和hsCRP比较(x-±s)

    2.4 各组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和单纯高脂血症组治疗前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水平显著下降。见表2。

    3 讨论

    hsCRP是在人体肝脏中合成的一种典型的急性时相蛋白,与炎症和组织损伤程度呈正比,是目前发现最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标记物。高血压病患者由于血管内皮的损伤和免疫反应作用,使hsCRP生成增加。Sesso等[2]所做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健康妇女hsCRP的升高与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呈正比,基线hsCRP最高的妇女高血压发病危险大约增加1倍。Magen等[3]报道顽固性高血压与hsCRP相关。

, http://www.100md.com     血管内脂蛋白本身对一些炎症途径的活化是一种很强的刺激物,通过积聚在粥样硬化斑块中持续存在于血管内膜,并进行着氧化修饰过程。被修饰的脂质能介导黏附分子、化学分子、前炎症因子和巨噬细胞、血管壁细胞的炎症介质的表达。除此之外,氧化应激能导致与炎症反应及细胞增生有关的因子表达增加[4]。由此推测高脂血症可以导致炎症因子的升高,而在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更加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高脂血症组hsCRP升高,而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除血压和血脂升高外,hcCRP升高更明显,与单纯高脂血症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上述观点相符。不同种类的他汀都具有减低hsCRP的作用,这种作用分为剂量依赖型或非剂量依赖型的。有研究显示,最好的心血管临床预后发生在非常低的LDLC和hsCRP水平的患者[5]。瑞舒伐他汀钙是一种选择性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血浆半衰期长达13~20 h,且不通过P450酶系代谢,生物利用度高达20%,因此决定了它强大的降脂作用。瑞舒伐他汀钙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而抑制炎症,下调sCD40L发挥抗炎作用,增加单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表达改善炎症作用,通过干预环氧化酶2及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抗炎作用,能下调hsCRP的合成并拮抗hsCRP的致炎症作用[6]。最近的研究显示,在无心血管疾病、LDLC正常但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中使用20 mg瑞舒伐他汀可以使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首要终点降低44%[7],为瑞舒伐他汀抑制炎症反应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 百拇医药
    本组资料表明,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不仅能降低TC、LDLC、升高HDLC,而且也降低TG和hsCRP,提示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可以明显减轻高血压的炎症反应。瑞舒伐他汀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尽早使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或延缓其病情进展。

    [参考文献]

    [1]赵水平.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研究现状[J].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1-2.

    [2]Sesso B.The patients with high level of serum CRP have a higher risk incidence with EH [J].JAMA,2003,290:2945-2950.

    [3]Magen E,Mishal J,Paskin J,et al.Resistant arterial hypertension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blood levels of complement C3 and Creactive protein[J].J Clin Hypertens(Greenwich),2008,10 (9):677-683.
, 百拇医药
    [4]Ridker P M,Silvertown J D.Inflammation,Creactive protein,and atherothrombosis[J].J Periodontol,2008,79 (8 Supp1):1544-1551.

    [5]Rouleau J.Improved outcome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with an intensive versus standard lipidlowering regimen:results from the pravastatin or atrovastatin evaluation and infection therapythromi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22(PROVE IT-TIM 22)trail[J].Am J Med,2005,118 Supple 12A:28-35.

    [6]石先辉,贾如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抗炎作用及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08,14 (12):1888-1890.

    [7]Ridker P M,Danielson E,Fonseca F A,et al.Rosuvastation to prevent vascular events in men and women with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J].N Eng J Med,2008,359(21):2195-2207.

    [收稿日期] 2009-09-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