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医学》 > 2011年第1期
编号:12140024
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现代医学》 2011年第1期
     2 结 果

    2.1 并发症

    术中并发症主要有术中分离剪开虹膜时虹膜表面、后面出血,玻璃体少量脱出;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瞳孔区渗出,前房、玻璃体少量积血,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一过性眼压升高。经应用激素、非甾体类药物、散瞳及降眼压治疗3 d~2周均恢复。除1例存在虹膜与人工晶体局部粘连外,其余病例未再发生虹膜前后粘连。无一例发生人工晶体偏位。

    2.2 视力及其他

    术后随访3~12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1~0.3者11眼,0.4~1.0者24眼。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为原发疾病所致眼底病变或角膜白斑、瘢痕。眼压8.9~16.5 mmHg。1例废用性外斜患者术后外斜明显减轻,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3 讨 论
, 百拇医药
    外伤性无晶体眼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眼前段结构紊乱,如虹膜广泛前后粘连、虹膜根部离断、瞳孔变形移位、瞳孔区机化膜等。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虹膜粘连发生率50%,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术前往往存在虹膜粘连,行白内障手术,由于术中不顺利,术后严重的炎症反应致使虹膜粘连更加严重。青光眼急性发作后行青白联合术、手术操作粗暴的白内障摘除术后的无晶体眼亦常伴有虹膜粘连。虹膜粘连无疑给二期人工晶体植入带来很大困难。

    无晶体眼虽然可用框架眼镜矫正,但因屈光参差无法获得双眼单视;配戴角膜接触镜使用不便,多数患者无法耐受。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可恢复视力和双眼单视功能,避免弱视和废用性外斜的发生,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1]。

    由于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常伴有角膜功能差、房角损害、眼底病变等,所以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成功与否,往往是患者获得有用视力的最后机会。而如何处理粘连的虹膜成为手术的关键。对这类患者笔者的经验是:
, 百拇医药
    (1) 二期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时间选择在一期手术6个月后,此时术眼情况基本稳定,再次手术反应较轻。

    (2) 术前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部彩超、眼眶CT以了解角膜、玻璃体、视网膜情况,排除球内异物,对术眼进行全面评估,对预后初步预测;同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其理解及信任。

    (3) 手术切口采用巩膜隧道切口,避开原手术切口,可以减少切口出血,较好地保持前房。对玻切术后者采用前房持续灌注。

    (4) 分离粘连的虹膜时要充分利用黏弹剂,操作应轻柔、细致,对粘连紧密无法分开者边剪边分离,千万不可粗暴地撕、扯、拉,硬性分离虹膜,这样不仅造成大量出血,而且术后渗出较多,虹膜很快再次发生粘连。

    (5) 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也是手术中的重要步骤。文献已有大量报道证明其安全可靠[2-3]。充分利用残存的囊膜或机化膜,本组病例中有9例只需缝合人工晶体一襻。对于无囊膜需行双襻缝合者,缝线固定位置应尽量避开3:00和9:00时钟位置,同时应避开角巩膜穿通伤口瘢痕处,以减少玻璃体出血。本组病例中术后并发玻璃体少量积血可能与此有关。一旦发生出血可给以止血剂、改变体位,一般1~2周即可完全吸收。
, http://www.100md.com
    (6) 手术中是否行瞳孔成形术,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虹膜缺损较大则不可强行缝合,以免引起虹膜撕裂出血。

    (7) 术后管理对这类病人非常重要。由于虹膜萎缩、无弹性,甚至部分缺损致瞳孔散大、变形,术后易出现人工晶体移位等并发症。因此应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合理饮食,按时用药、复诊。

    总之,充分利用黏弹剂轻柔、细致地处理虹膜前后粘连,准确植入高质量的人工晶体,以及熟练的显微操作与人工晶体缝合技术,使伴虹膜粘连的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凤妍,张效房.外伤性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临床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7,19(1):13-14.

    [2] SEN H A, SMITH P W. Current trends in suture fixation of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es[J]. Ophthalmic Surg,1990,21(10):689-695.

    [3] STARK W J, GOODMAN D, GOTTSCH J D.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es implantation in the absence of posterior capsule support [J]. Ophthalmic Surg Laser,1998,19(9):240-246., 百拇医药(马红卫)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