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掌握涉华经济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长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压舱石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媒对中国经济的关注与日俱增,对中国市场动向的追踪愈发紧密。从宏观经济到公司新闻,国际主流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的经济报道。《经济学人》杂志开辟了中国专栏,这是70年来首个新开国家专栏;金融时报网站也开辟了专门的中国新闻板块。中国经济新闻已是国际舆论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这种高曝光和强曝光也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得日趋复杂,误读、不实报道与偏颇的言论此起彼伏,对国际社会和市场决策者形成干扰,使其难以对中国经济的运行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早在201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启动新一轮汇改,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新政实施后人民币汇率在市场的作用下开始下调,当时就有媒体借机宣称中国操纵汇率以获取不平等的出口优势。又比如,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多项经济指标略有放缓,海外一些智库和不少外媒就预测中国GDP增速会大幅度放缓,使劲唱衰中国经济。从“崩溃论”“硬着陆”到“明斯基时刻”,这些抹黑中国的论调总是在一定时段里交替上演,虽然甚嚣尘上却从未成真。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被贴过很多负面标签,比如“货币操纵国”“全球金融波动的根源”等。由于中国的崛起被老牌西方发达国家视为威胁,而经济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中之重,如何第一时间有效回应、撕碎海外舆论的负面标签,引导海外舆论客观中肯地理解中国的经济成就,在舆论引导中争取更大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一直是对外传播的重点和难点。
笔者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此类报道,一开始觉得头痛不已,后来在与海外言论的数次交锋中,慢慢探索出些许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需要端正态度,不能陷入宣泄情绪的骂战中。许多报道往往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