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接受研究的战略意义
在文化传播与接受这条经由路径中, 作为流传对象的文艺作品,传播符号在异域语境中发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处处都会受到接受主体思维影响、以适度变异的形式来调整在异域文化中的存在形态。因此,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与接受研究在注重实证研究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文化符号的表意变异现象,从各个角度考察中国文化话语在各国传播的变异机制,复原中国文化传播的变异过程,以此反推异域文化接受者的兴趣偏好与接受取向。文化符号的跨文化变异表征机制研究既重整体宏括又重微观深掘,广泛而深刻地牵涉到了“创造性叛逆”核心论点支撑起的译介学,立足于阐释主体多元化的阐释学,注重发掘接受主体性的接受美学,探索文化主题、文化类型、文化形象异同、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的比较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交叉。文化符号在异域传播过程中发生的话语变异不但是文化符号的文化过滤和文化异化过程,而且可以成为基于他者视野展开换位思考、实现跨越异质文化隔阂、最终达成双向文化理解的切入点。事实上,中国文艺理论在译介与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即国人自译的中国文艺作品与文艺理论论著虽然更接近作品的真实状态,但是无法引起国外读者与学者的兴趣和重视,而出自国外译者之手、频频出现误读、误译的译本大受本土人士的欢迎。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我国学界对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的“变异”现象与变异机制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