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日关系发展行稳致远创造舆论环境
4.评论选题。媒体本身对两国民意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前面也提到,近年对媒体责任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一个大背景是,随着数字技术与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移动终端的崛起,人們获取信息的渠道得到拓宽,有价值的信息与虚假新闻也鱼龙混杂,甚至有人提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后事实”时代。情绪化、简单化导致的与民粹主义思潮相伴随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一有机会便成为干扰中日关系理性、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成为绑架民意、削弱民众互信的顽固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传统媒体,新媒体、图书的影响也应该列入我们的评论选题关注范畴。如何正确引导、平衡不同观点,克服商业主义、广告至上主义导致的对受众的误导与迎合,都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与良知。媒体一线人员的交流已经有了一些畅通的平台,而媒体高层决策人士的直接交流不论是渠道还是次数都非常不够。除了对话,还应该采取一些行动。从大家有共识的领域做起,比如就灾后重建、精准扶贫、有效治理污染、人口老龄化等话题共同策划、采访,发现彼此的关切与利益共同点,甚至在条件成熟时推进媒体合作。这一切,都是媒体本身在夯实民意基础方面可做的“基建工程”,对日传播媒体“打铁必须自身硬”,同时还要引导日本媒体与我们相向而行,共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5.中日关系。不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民间层面,当年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那一代人已经老去。中日友好事业的接班人在今天的中生代、新生代。如何在喧嚣的舆论环境中放大老一代人曾经发出的睿智声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