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设立一年来的国际舆情分析
三、城市建设框架城市建设框架包括“首都”“职能”“区域”“发展”等关键词,主要关注于雄安新区在环京都市圈布局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报道凸显了雄安新区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接,及其对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作用。
《南华早报》称这是“一项旨在整合京津冀地区经济的计划”,强调了雄安新区对周边地区建设的带动作用,称“雄安靠近北京的新机场,也有主要高铁线路经过。雄安的发展可能带动贫穷的河北南部地区的发展”。路透社的报道称,雄安新区将重点建设高科技和创新型企业集群,并接管北京的一些“非资本职能”,也将吸引大型国有企业进驻,这一进程将逐步实施。《福布斯》援引摩根士丹利公司的预测称,从北京转到雄安的机构将带来450万人口,占目前北京人口总数的21%。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增加。《金融时报》报道称,这片与世隔绝的沼泽地将变成一个两倍于香港规模的“绿色创新世界级”城市,几乎是纽约市规模的三倍。
境外媒体还重点关注了雄安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城市交通等问题,突破传统的摩天大楼和高架路网模式。《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援引雄安新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匡迪院士的话强调,该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路和铁路,大部分将建在地下。《南华早报》在一篇特稿中强调,国土资源部研究机构在其初步调查中发现该地区“非常适合地下开发”。该机构提出的暂定计划将地下区域划分为两部分,较高的部分将用于仓库、购物和娱乐场所、停车场和民防,而较低的部分将用于管道、运输。更深的地区还将作为蓄水区,或用于特殊项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