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徐州与中西文化交流
古城徐州,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自古便有“五省通衢”之称。(古)黄河、京杭大运河穿徐州而过,津浦、陇海铁路百年前在此交叉穿越。时至今日,军事战略要地依然是很多人对徐州形象的整体认知。然而,显著的战略地位和交通优势也成就了徐州在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这一点长期被各界所忽视。2017年,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赋予徐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四个定位。那么,如何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去认识“四个定位”的历史文化内涵?20世纪以来徐州如何凭借其交通和地理优势推进区域文化对外交流?深入挖掘民国时期的中外史料,对于重新评估徐州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历史中的地位,促进“一带一路”东陇海线城市的对外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民国时期徐州与中西交流的基本概况
民国时期,一批外国学者和政要来到徐州。由于史料记载的不完整性,我们无法具体考察究竟有多少外国人曾经来过徐州。但是,包括美国著名学者约翰·杜威、史迪威将军、乔治·马歇尔将军等一批国际政要和知名人士到访徐州,也从一个侧面显示那个时期徐州的国际影响力。
1919年5月,应胡适等人邀请,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教授来到中国讲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