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外传播中的新技术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外宣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以往中国在国际传播场中“失语”的尴尬局面,但对外传播的有效性问题,是当下我国外宣实践中无法回避且必须正视的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的对外传播能否真正落地,进而影响到在国际传播场域中国家形象的塑造。在传播研究的视域之中,传播效果是从“认知改变”到“态度改变”再到“行为改变”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笔者认为,对外传播的有效性也应表现为一种多层级结构:从认知层面,他国受众能否知晓并理解我们传播的内容;从态度层面,他国受众是否认同并支持我们传播的内容;从行为层面,他国受众是否基于其认知和态度的改变,进而改变其面对中国的行为方式。
反观我国对外传播的历史脉络,尤其是我国在进行对外传播探索的初期,过于强调媒介产品的对外输出,而未深入思考他国受众的跨文化接受问题,甚至在部分程度上导致了他国受众的接受无力。
随着我国对外传播实践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对外传播的渠道路径、话语模式,还是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地发生变革,也带来了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全面开花。尤其是伴随着Web2.0社交化传播范式的不断深入,国际社交传播场域成为各国争夺话语权的主战场。现如今,Web3.0智能化传播的号角已经吹响,各国也开始积极布局智能传播,新技术成为Web3.0时代对外传播的决胜法宝。
一、新技术改变对外传播传统形态
从Web1.0时期的“上网”,到Web2.0时期的“社交”,其目的是实现现实社会向网络社会的平移,而Web2.0向Web3.0的“智能”转变,其逻辑线路是要溶解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界限,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一体化的建构,而智能技术便是构建人类社会“想象的共同体”这一场景的现实基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