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对外传播的话语、媒介与策略
那么,如何就扶贫议题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认为,内容上应该侧重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减贫的努力,需要更加精确、真实和平衡的视角,以及避免国有新闻媒体的那种整体性宏观框架,也不要仅仅集中在报道政府在减贫上的成绩;渠道上要更好地借助“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等国际机制,或者说二级传播平台。来自卢旺达的留学生更喜欢“斯诺式”的走、看、谈,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中国,去找寻直接的证据,从而避免媒体的误导。他谈道:“我曾经访问过延安的一个扶贫项目,当地政府在帮助人们脱贫上的努力让我动容。”因此,就扶贫故事的讲述而言,他认为需要增加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获取一手资料的同时,也获得更多元而立体的信息和视角;另外,扶贫成绩也许是第二位的,中国需要解决的不在于展示经济和产业实力,而是如何克服或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持有的先入为主的偏见。总而言之,有关中国扶贫的话语和解读是非常多元的,也契合了多维贫困的理论视角。创新扩散式的经验介绍和分享无疑是有效的,至少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但扶贫故事远不止于此。主流媒体的成绩讲述是重要的,但如何填充细节同样关键。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但国内问题是否因绝对贫困人口的消失而减少,也是与贫困有关的中国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
话语创新与媒介策略
基于理论、话语和传播分析,中国扶贫的对外传播需要在话语和媒介两个方面持续进行创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