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原发,单侧发病;所有肿瘤边界清楚,形态多规则。其中6例呈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块;3例为实性肿块伴不同程度囊变,1例为厚壁囊性肿块。肿瘤实性成分密度及信号同肌肉相仿,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所有患者中有7例伴有子宫内膜增厚,有3例伴有腹腔积液。结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对本病的正确诊断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卵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79-02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性索间质肿瘤,较少见,文献报道占全部卵巢病变的2%-5%[1],占性索间质肿瘤的80%左右,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为45-55岁,患者多为绝经期女性,预后通常较好,其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但具有晚期复发的特点[2]。如术前明确诊断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分析。笔者搜集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10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及MRI表现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10例。其中年龄20-60岁,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单侧发病;7例伴有子宫内膜增厚,3例伴有腹腔积液; 7例为绝经后发病,5例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2例表现为腹部包块;3例为绝经前患者,表现为月经紊乱、B超发现盆腔包块。
1.2 检查方法 10例患者中,6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256排螺旋CT和3.0T超导型核磁共振机扫描仪。MRI使用体部表面线圈,平扫采集横断位T1WI、脂肪抑制T2WI、DWI序列,增强扫描采集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序列。
2结果
2.1肿瘤部位、数目、大小和形态
, 百拇医药 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发病。肿瘤最大径为4.86cm,边界清楚,形态规则。7例表现为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块,其内可见较厚分隔,但界限较清楚;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伴不同程度囊变;1例表现为厚壁囊性肿块。本组病例中7例伴子宫内膜增厚,3例伴腹腔积液。
2.2CT表现
平扫肿瘤实性区域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肌肉密度;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部分略低密度区可见强化,囊变区域无强化。
2.3MRI表现
MRI平扫,肿瘤实性成分在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中等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囊性成分在T1WI呈低信号,T2WI在呈高信号。增强扫描MRI与CT强化形式一致。
3讨论
3.1组织病理与临床表现
, 百拇医药
卵巢颗粒细胞瘤少见,发病率仅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约2%-5%[1,3],它既是最常见的恶性性索间质肿瘤(约70%),也是最常见的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其病因学尚不清楚,病变由单纯卵巢颗粒细胞或含大于10%颗粒细胞成分构成,分为成年型和幼年型。成年型约占95%[3],常见于绝经期前后的女性(50-55岁)[3]。肿瘤能分泌雌激素,故有女性化作用。青春期前患者可出现假性性早熟,生育年龄患者出现月经紊乱,绝经后患者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常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发生腺癌。本组病例中,1例为幼年型,其余均为成年型。成年型预后通常较好,其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但有远期复发倾向,幼年型仅占5%,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卵巢肿瘤,主要发生于青少年,98%为单侧发病[4]。
3.2影像表现
本组病例中,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且边界清楚,形态多规则。本组病例在CT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实性、实性伴局部囊性变或多房囊实性肿块,多房囊实性肿块其囊性区常占瘤体的1/3-2/3,与文献[5]报道一致。平扫实性区域密度多与同层肌肉密度相仿,部分可见不规则略低密度区,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部分略低密度区可见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MRI表现依采集序列不同而不同,实性成分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提示肿瘤细胞组织比较密实,增强扫描呈均匀轻度强化,囊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无强化剂,病灶边界显示较CT更加清晰。本组病例发现同时伴有子宫内膜增厚7例,腹腔积液3例。
, 百拇医药
3.3鉴别诊断:
3.3.1囊实性卵巢颗粒细胞瘤需与卵巢囊腺癌鉴别[6] :前者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囊壁多规则,一般无壁结节,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后者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囊壁及囊内间隔厚薄不均,常有壁结节,易发生种植转移,增强后实性部分、囊壁及间隔成分明显强化;
3.3.2双侧病变需与转移瘤鉴别:后者密度多不均匀,坏死多见,有原发肿瘤病史,强化不均匀。
综上所述,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即病灶形态叫规则、体积较大并且强化较轻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成分轻度强化,可伴有子宫内膜增厚,结合临床症状,一般可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Stuart GC, Daw son LU.U polate on granu losa cell tumors of the ovary.Curr Opin Obstet Gynecol 2003,15:33.
, 百拇医药
[2]乐杰。妇产科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7-338.
[3]Schumer ST, Cannistra SA.Granu 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J C lin Oncol.2003,21:1180.
[4]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0-352.
[5]朱正,戴景蕊,赵燕风,等。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4):478-481.
[6]陈本宝,王泽,张善华,等。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7):931-933., 百拇医药(孟莉 李凤菊)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卵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79-02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性索间质肿瘤,较少见,文献报道占全部卵巢病变的2%-5%[1],占性索间质肿瘤的80%左右,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为45-55岁,患者多为绝经期女性,预后通常较好,其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但具有晚期复发的特点[2]。如术前明确诊断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分析。笔者搜集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10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及MRI表现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10例。其中年龄20-60岁,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单侧发病;7例伴有子宫内膜增厚,3例伴有腹腔积液; 7例为绝经后发病,5例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2例表现为腹部包块;3例为绝经前患者,表现为月经紊乱、B超发现盆腔包块。
1.2 检查方法 10例患者中,6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256排螺旋CT和3.0T超导型核磁共振机扫描仪。MRI使用体部表面线圈,平扫采集横断位T1WI、脂肪抑制T2WI、DWI序列,增强扫描采集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序列。
2结果
2.1肿瘤部位、数目、大小和形态
, 百拇医药 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发病。肿瘤最大径为4.86cm,边界清楚,形态规则。7例表现为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块,其内可见较厚分隔,但界限较清楚;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伴不同程度囊变;1例表现为厚壁囊性肿块。本组病例中7例伴子宫内膜增厚,3例伴腹腔积液。
2.2CT表现
平扫肿瘤实性区域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肌肉密度;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部分略低密度区可见强化,囊变区域无强化。
2.3MRI表现
MRI平扫,肿瘤实性成分在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中等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囊性成分在T1WI呈低信号,T2WI在呈高信号。增强扫描MRI与CT强化形式一致。
3讨论
3.1组织病理与临床表现
, 百拇医药
卵巢颗粒细胞瘤少见,发病率仅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约2%-5%[1,3],它既是最常见的恶性性索间质肿瘤(约70%),也是最常见的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其病因学尚不清楚,病变由单纯卵巢颗粒细胞或含大于10%颗粒细胞成分构成,分为成年型和幼年型。成年型约占95%[3],常见于绝经期前后的女性(50-55岁)[3]。肿瘤能分泌雌激素,故有女性化作用。青春期前患者可出现假性性早熟,生育年龄患者出现月经紊乱,绝经后患者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常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发生腺癌。本组病例中,1例为幼年型,其余均为成年型。成年型预后通常较好,其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但有远期复发倾向,幼年型仅占5%,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卵巢肿瘤,主要发生于青少年,98%为单侧发病[4]。
3.2影像表现
本组病例中,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且边界清楚,形态多规则。本组病例在CT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实性、实性伴局部囊性变或多房囊实性肿块,多房囊实性肿块其囊性区常占瘤体的1/3-2/3,与文献[5]报道一致。平扫实性区域密度多与同层肌肉密度相仿,部分可见不规则略低密度区,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部分略低密度区可见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MRI表现依采集序列不同而不同,实性成分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提示肿瘤细胞组织比较密实,增强扫描呈均匀轻度强化,囊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无强化剂,病灶边界显示较CT更加清晰。本组病例发现同时伴有子宫内膜增厚7例,腹腔积液3例。
, 百拇医药
3.3鉴别诊断:
3.3.1囊实性卵巢颗粒细胞瘤需与卵巢囊腺癌鉴别[6] :前者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囊壁多规则,一般无壁结节,实性部分呈轻度强化;后者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囊壁及囊内间隔厚薄不均,常有壁结节,易发生种植转移,增强后实性部分、囊壁及间隔成分明显强化;
3.3.2双侧病变需与转移瘤鉴别:后者密度多不均匀,坏死多见,有原发肿瘤病史,强化不均匀。
综上所述,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即病灶形态叫规则、体积较大并且强化较轻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成分轻度强化,可伴有子宫内膜增厚,结合临床症状,一般可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Stuart GC, Daw son LU.U polate on granu losa cell tumors of the ovary.Curr Opin Obstet Gynecol 2003,15:33.
, 百拇医药
[2]乐杰。妇产科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7-338.
[3]Schumer ST, Cannistra SA.Granu 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J C lin Oncol.2003,21:1180.
[4]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0-352.
[5]朱正,戴景蕊,赵燕风,等。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4):478-481.
[6]陈本宝,王泽,张善华,等。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7):931-933., 百拇医药(孟莉 李凤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