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比DR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评估
【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46例,分别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和多层螺旋CT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不同类型骨折的阳性率。结果:CT诊断肋骨骨折、腰椎骨折、颈椎骨折、足部骨折、胸骨骨折、腕关节骨折等阳性率明显高于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隐匿性骨折诊断效果明显优于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考虑优先选择作为此类疾病诊断方法。
【关键词】DR;多层螺旋CT;隐匿性骨折;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49-01
隐匿性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是由于隐匿性骨折多发于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而且检查过程中容易受到重叠投影的干扰,因而常规X线平片并不容易正确诊断。DR和多层螺旋CT是隐匿性骨折诊断的重要方法,为了比较DR与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隐匿性骨折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存在局部肿胀、疼痛或者功能障碍,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在18~54岁,平均年龄为(36.2±4.7)岁,病程在1~5d不等,平均为(2.4±0.7)d,其中肋骨骨折11例,腰椎骨折4例,颈椎骨折6例,足部骨折5例,胸骨骨折8例,腕关节骨折12例。
1.2方法
患者均进行了DR和多层螺旋CT扫描,DR扫描过程:先采用Philips DR 摄像系统对患者受检部位进行正侧位投照,根据患者受伤部位可采取斜位;CT扫描:采用Simenz Emotion 16层螺旋CT机,根据骨折部位行轴位容积扫描,患者再取仰卧位,设定为110kV,210MA,扫描层厚3mm,重建层厚1.5mm,重建间隔1.0mm,原始数据分别采用卷积核B70s锐利和B30s平滑薄层重建,重建后将图像传至Syngo工作站,采用B70s锐利重建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采用B30s平滑进行容积重建(VRT),然后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共同阅片,存在分歧者,由上一级放射科医生阅片,从而明确诊断结果是否存在骨折,以共同意见作为诊断标准。观察时采用两种窗宽和窗位,骨窗:窗宽3000HU、窗位400HU,软组织窗:窗宽350HU、窗位35HU,对部分怀疑骨折部位的患者加用曲面重建技术。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P<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诊断肋骨骨折、腰椎骨折、颈椎骨折、足部骨折、胸骨骨折、腕关节骨折等阳性率明显高于DR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临床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骨关节床上可以通过常规X线平片正确诊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仅通过常规X线平片无法满足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需要。研究表明,DR具有整观性好、分辨率高、性价比高、容易定位、实时成像等优点,而且具有丰富的后期处理功能,这能够产生边缘增强效应,使骨皮质边缘更加锐利,软组织层次分明,对比良好[1]。DR能够通过大规模的拍摄,更加直观,对骨折能够进行整体认识,而且对骨折的脱位、成角和移位能够显示清晰,但是如果骨折部位解剖结构过于复杂、软组织过厚、患者体位不配合或者存在石膏伪影,会对DR检查结果产生明显影响[2]。
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体位无限制、能够任意间隔重建、任意斜面重建等优点,能够对横断面和矢状面进行补充,充分观察骨折范围和骨折线的走向,诊断效果显著。研究证实[3],多层螺旋CT后期处理图像功能强大,能够充分显示隐匿性骨折的细节,同时在无须患者体位配合的情况下能够对骨折进行多角度的观察,目前已经成为隐匿性骨折的重要诊断方法。隐匿性骨折好发于鼻骨、肩胛骨、胫骨、骨盆、脊柱等部位,通过CT的多平面和多角度成像,能够正确诊断骨折。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诊断患者肋骨骨折、腰椎骨折、颈椎骨折、足部骨折、胸骨骨折、腕关节骨折等阳性率明显高于DR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骨折效果显著。
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前需要询问患者的外伤史,而且要结合X线平片进行检查,CT扫描前需要设定好参数,做到一次完成扫描,避免再次扫描;(2)要联合应用处理重建技术,在轴位扫描基础上进行MPR、VRT图像重建;(3)医生要全面细致观察,杜绝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检查对隐匿性骨折诊断效果明显优于DR检查,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可作为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最佳选择,在临床实际诊断中,对于解剖结构复杂的隐匿性骨折可作为临床首选。
参考文献:
[1]姜秀丽,孙淑艳,唐广新.隐匿性肋骨骨折的DR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94-195.
[2]宋泽进.DR 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5,16(2):54-54.
[3]费忠,钱英.平板探测器DR技术胸部的临床应用及使用中维护[J].医疗装备,2011,24(3):14-15., http://www.100md.com(胡海清)
【关键词】DR;多层螺旋CT;隐匿性骨折;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49-01
隐匿性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是由于隐匿性骨折多发于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而且检查过程中容易受到重叠投影的干扰,因而常规X线平片并不容易正确诊断。DR和多层螺旋CT是隐匿性骨折诊断的重要方法,为了比较DR与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隐匿性骨折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存在局部肿胀、疼痛或者功能障碍,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在18~54岁,平均年龄为(36.2±4.7)岁,病程在1~5d不等,平均为(2.4±0.7)d,其中肋骨骨折11例,腰椎骨折4例,颈椎骨折6例,足部骨折5例,胸骨骨折8例,腕关节骨折12例。
1.2方法
患者均进行了DR和多层螺旋CT扫描,DR扫描过程:先采用Philips DR 摄像系统对患者受检部位进行正侧位投照,根据患者受伤部位可采取斜位;CT扫描:采用Simenz Emotion 16层螺旋CT机,根据骨折部位行轴位容积扫描,患者再取仰卧位,设定为110kV,210MA,扫描层厚3mm,重建层厚1.5mm,重建间隔1.0mm,原始数据分别采用卷积核B70s锐利和B30s平滑薄层重建,重建后将图像传至Syngo工作站,采用B70s锐利重建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采用B30s平滑进行容积重建(VRT),然后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共同阅片,存在分歧者,由上一级放射科医生阅片,从而明确诊断结果是否存在骨折,以共同意见作为诊断标准。观察时采用两种窗宽和窗位,骨窗:窗宽3000HU、窗位400HU,软组织窗:窗宽350HU、窗位35HU,对部分怀疑骨折部位的患者加用曲面重建技术。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P<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诊断肋骨骨折、腰椎骨折、颈椎骨折、足部骨折、胸骨骨折、腕关节骨折等阳性率明显高于DR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临床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骨关节床上可以通过常规X线平片正确诊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仅通过常规X线平片无法满足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需要。研究表明,DR具有整观性好、分辨率高、性价比高、容易定位、实时成像等优点,而且具有丰富的后期处理功能,这能够产生边缘增强效应,使骨皮质边缘更加锐利,软组织层次分明,对比良好[1]。DR能够通过大规模的拍摄,更加直观,对骨折能够进行整体认识,而且对骨折的脱位、成角和移位能够显示清晰,但是如果骨折部位解剖结构过于复杂、软组织过厚、患者体位不配合或者存在石膏伪影,会对DR检查结果产生明显影响[2]。
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体位无限制、能够任意间隔重建、任意斜面重建等优点,能够对横断面和矢状面进行补充,充分观察骨折范围和骨折线的走向,诊断效果显著。研究证实[3],多层螺旋CT后期处理图像功能强大,能够充分显示隐匿性骨折的细节,同时在无须患者体位配合的情况下能够对骨折进行多角度的观察,目前已经成为隐匿性骨折的重要诊断方法。隐匿性骨折好发于鼻骨、肩胛骨、胫骨、骨盆、脊柱等部位,通过CT的多平面和多角度成像,能够正确诊断骨折。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诊断患者肋骨骨折、腰椎骨折、颈椎骨折、足部骨折、胸骨骨折、腕关节骨折等阳性率明显高于DR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骨折效果显著。
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前需要询问患者的外伤史,而且要结合X线平片进行检查,CT扫描前需要设定好参数,做到一次完成扫描,避免再次扫描;(2)要联合应用处理重建技术,在轴位扫描基础上进行MPR、VRT图像重建;(3)医生要全面细致观察,杜绝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检查对隐匿性骨折诊断效果明显优于DR检查,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可作为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最佳选择,在临床实际诊断中,对于解剖结构复杂的隐匿性骨折可作为临床首选。
参考文献:
[1]姜秀丽,孙淑艳,唐广新.隐匿性肋骨骨折的DR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94-195.
[2]宋泽进.DR 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5,16(2):54-54.
[3]费忠,钱英.平板探测器DR技术胸部的临床应用及使用中维护[J].医疗装备,2011,24(3):14-15., http://www.100md.com(胡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