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各型腺瘤的声像图
【关键词】甲状腺囊腺瘤;超声诊断;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74-02
为了探索甲状腺各型腺瘤声像图改变的病理学,对66例患者进行了术前超声和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和滤泡的大小及排列方式,以及血管和纤维组织的含量及分布状态决定了腺瘤的回声强度的不同,而腺瘤的出血和囊性变常导致声像图上腺瘤多以混合性肿块出现。
临床表现
①数目较少:肿瘤常单发,多发性结节较少,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包膜内外组织形态较一致,因其在临床上没有任何自觉症状,稍有不适或肿块达到1 cm以上甚至更大而发现,这种情况下,只有做B超才可以发现肿块。②潜伏期长:发病时间较长,一般为几个月或者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甲状腺腺瘤包膜外多为单纯萎缩的正常甲状腺组织,内外形态不一。③症状明显:肿瘤一般长度为数厘米,甲状腺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坚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肿瘤一般在数厘米,巨大者不多见。④危害较重:巨大瘤体可使邻近的气管受到压迫,使器官移位,呼气困难,还有的病情严重者,会因瘤内出血瘤体会突然增大导致局部胀痛。甲状腺腺瘤病理上可分为滤泡腺瘤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前者较常见,切面呈淡黄色或深红色,具有完整的包膜。后者较前者少见,特点为乳头状突起形成。
资料与方法
本组66例甲状腺腺瘤,系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0例,女56例。年龄30岁~70岁,平均42岁。首先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检查仪器为GE200,探头频率10.0 MHz,用直接探测法。分别记录甲状腺腺瘤大小、数目、发生部位、肿瘤边界回声、内部回声等特性。手术后对肿瘤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记录肿瘤大小、数目、肿瘤包膜、外观、颜色、切面肉眼观及镜下组织学特征等。最后,将声像图与病理改变进行分析,对照观察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
结 果
66例中,腺瘤单发者45例,多发者21例。腺瘤大小0.3~5.6cm。本组甲状腺腺瘤分为三种回声类型,其声像图特征及相应的病理学改变如下。
一、实质回声型
共12例,占18.1%。于甲状腺内见低回声结节、等回声结节或高回声结节,以低回声结节多见。腺瘤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少数回声不均匀。病理改变为:腺瘤有包膜,切面呈鱼肉状,灰红色。镜下见大小不等的滤泡,滤泡细胞较小,呈立方形,滤泡分散于疏松水肿的结缔组织中。病理属滤泡性腺瘤和非典型腺瘤。
二、混合回声型
共44例,占66.7%。呈实质性和液性相混的混合性肿块。实质性成份回声均匀41例或不均匀3例,液区透声良好,少数液区中见散在细小光点,病理改变为:有包膜,切面由实质性和液性囊腔构成,囊腔不规则,其内为棕褐色、咖啡样液体或胶样物,部分为血性。镜下瘤细胞呈低立方形, 内有少量胶质,间质疏松,内有丰富的薄壁血管。病理属滤泡性腺瘤出血或囊性变,少数为非典型腺瘤。
三、囊性回声型
共10例,占15.2%。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液区,透声好,内壁可见小的乳头状突起。病理改变为:切面呈囊状,囊腔内见棕褐色液体,囊壁见粗糙的细颗粒状乳头突起。镜下见肿瘤由分支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中央为血管纤维索,表面被覆单层立方细胞,排列整齐。病理属乳头状腺瘤。
讨 论
一、回声类型与病理分型的关系
实质回声型中,可为滤泡性腺瘤,也可为非典型腺瘤。囊性回声型则与乳头状腺瘤有关,本组5例囊性回声型的病理分型皆为乳头状腺瘤,其病理基础为整个腺瘤以单一囊腔出现,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囊内为棕褐色液体。腺瘤的液性成份则由腺瘤的出血及腺瘤的囊性变所致。出血和囊性变在声像图上的鉴别较为困难,一般囊性变较为多见,出血较为少见,且出血导致的液区其透声性较囊性变稍差,其形态也欠规则。
二、腺瘤的回声性质与病理基础的关系
腺瘤实质性成份的回声强弱、均匀程度与光镜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有关。凡细胞和滤泡较大、胞浆较丰富、排列松散的腺瘤,其回声强度较低;而细胞和滤泡较小、排列紧密者,其回声强度较高。间质中含较丰富的血管及纤维组织者,其回声强度较高。腺瘤的液性成份则由腺瘤的出血及腺瘤的囊性变所致。出血和囊性变在声像图上的鉴别较为困难,据我们观察,囊性变较为多见,出血较为少见,且出血导致的液区其透声性较囊性变稍差,其形态也欠规则。
参考文献:
[1] Simeone JF, Daniels GH, Mueller PR, et al. High-resolution real-time sonography of the thyroid. Radiology, 1982,145∶431., 百拇医药(张翠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74-02
为了探索甲状腺各型腺瘤声像图改变的病理学,对66例患者进行了术前超声和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和滤泡的大小及排列方式,以及血管和纤维组织的含量及分布状态决定了腺瘤的回声强度的不同,而腺瘤的出血和囊性变常导致声像图上腺瘤多以混合性肿块出现。
临床表现
①数目较少:肿瘤常单发,多发性结节较少,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包膜内外组织形态较一致,因其在临床上没有任何自觉症状,稍有不适或肿块达到1 cm以上甚至更大而发现,这种情况下,只有做B超才可以发现肿块。②潜伏期长:发病时间较长,一般为几个月或者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甲状腺腺瘤包膜外多为单纯萎缩的正常甲状腺组织,内外形态不一。③症状明显:肿瘤一般长度为数厘米,甲状腺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坚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肿瘤一般在数厘米,巨大者不多见。④危害较重:巨大瘤体可使邻近的气管受到压迫,使器官移位,呼气困难,还有的病情严重者,会因瘤内出血瘤体会突然增大导致局部胀痛。甲状腺腺瘤病理上可分为滤泡腺瘤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前者较常见,切面呈淡黄色或深红色,具有完整的包膜。后者较前者少见,特点为乳头状突起形成。
资料与方法
本组66例甲状腺腺瘤,系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0例,女56例。年龄30岁~70岁,平均42岁。首先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检查仪器为GE200,探头频率10.0 MHz,用直接探测法。分别记录甲状腺腺瘤大小、数目、发生部位、肿瘤边界回声、内部回声等特性。手术后对肿瘤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记录肿瘤大小、数目、肿瘤包膜、外观、颜色、切面肉眼观及镜下组织学特征等。最后,将声像图与病理改变进行分析,对照观察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
结 果
66例中,腺瘤单发者45例,多发者21例。腺瘤大小0.3~5.6cm。本组甲状腺腺瘤分为三种回声类型,其声像图特征及相应的病理学改变如下。
一、实质回声型
共12例,占18.1%。于甲状腺内见低回声结节、等回声结节或高回声结节,以低回声结节多见。腺瘤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少数回声不均匀。病理改变为:腺瘤有包膜,切面呈鱼肉状,灰红色。镜下见大小不等的滤泡,滤泡细胞较小,呈立方形,滤泡分散于疏松水肿的结缔组织中。病理属滤泡性腺瘤和非典型腺瘤。
二、混合回声型
共44例,占66.7%。呈实质性和液性相混的混合性肿块。实质性成份回声均匀41例或不均匀3例,液区透声良好,少数液区中见散在细小光点,病理改变为:有包膜,切面由实质性和液性囊腔构成,囊腔不规则,其内为棕褐色、咖啡样液体或胶样物,部分为血性。镜下瘤细胞呈低立方形, 内有少量胶质,间质疏松,内有丰富的薄壁血管。病理属滤泡性腺瘤出血或囊性变,少数为非典型腺瘤。
三、囊性回声型
共10例,占15.2%。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液区,透声好,内壁可见小的乳头状突起。病理改变为:切面呈囊状,囊腔内见棕褐色液体,囊壁见粗糙的细颗粒状乳头突起。镜下见肿瘤由分支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中央为血管纤维索,表面被覆单层立方细胞,排列整齐。病理属乳头状腺瘤。
讨 论
一、回声类型与病理分型的关系
实质回声型中,可为滤泡性腺瘤,也可为非典型腺瘤。囊性回声型则与乳头状腺瘤有关,本组5例囊性回声型的病理分型皆为乳头状腺瘤,其病理基础为整个腺瘤以单一囊腔出现,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囊内为棕褐色液体。腺瘤的液性成份则由腺瘤的出血及腺瘤的囊性变所致。出血和囊性变在声像图上的鉴别较为困难,一般囊性变较为多见,出血较为少见,且出血导致的液区其透声性较囊性变稍差,其形态也欠规则。
二、腺瘤的回声性质与病理基础的关系
腺瘤实质性成份的回声强弱、均匀程度与光镜下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有关。凡细胞和滤泡较大、胞浆较丰富、排列松散的腺瘤,其回声强度较低;而细胞和滤泡较小、排列紧密者,其回声强度较高。间质中含较丰富的血管及纤维组织者,其回声强度较高。腺瘤的液性成份则由腺瘤的出血及腺瘤的囊性变所致。出血和囊性变在声像图上的鉴别较为困难,据我们观察,囊性变较为多见,出血较为少见,且出血导致的液区其透声性较囊性变稍差,其形态也欠规则。
参考文献:
[1] Simeone JF, Daniels GH, Mueller PR, et al. High-resolution real-time sonography of the thyroid. Radiology, 1982,145∶431., 百拇医药(张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