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212
编号:13742611
浅谈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健康之路》 201212
     摘要: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可变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较结果和具体设定的目标之间的差距,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和可重复性,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室内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室间质量控制。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43-01

    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可变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较结果和具体设定的目标之间的差距,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和可重复性,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

    实验室质量控制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室内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室间质量控制。

    1微生物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
, http://www.100md.com
    是根据本实验室实际情况设计的质量控制系统,仅用于对本实验室的工作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价。包括对实验人员、实验步骤、仪器、设备、培养基、试剂、环境设施的监控。室内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精确可靠的核心和依据。

    实验人员及培训:

    1.1实验人员。由于微生物学检验是一种复杂的实验,从事微生物学检验的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教育,包括微生物学、基础医学等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化的实验技能培训,并通过专业技术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1]。除此之外,特别需要培养的是检验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2专业指导资料。现在是信息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更新非常快,要想把握检验技术发展的脉搏,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除了掌握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还必须大量阅读专业参考书,及时汲取新知识,更新方法。

    1.3质控物的要求。
, 百拇医药
    1.3.1标准菌(毒)株的来源。标准菌(毒)株必须来自权威机构或认可部门[2],如我国的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菌种保藏中心、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TCC)、英国国家菌种保藏中心(NCTC)等。

    1.3.2标准菌(毒)株的选择。应根据每项试验的性质的不同和对标准菌株的生物学性状的要求,选择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菌株。无论是定性试验还是定量试验,质量控制系统要有足够的灵敏度检测出试验中出现的误差,因此质量的监测点必须设在一个敏感的位置。这个敏感点,对定性试验,应在较弱阳性的范围内;对于定量试验,则应位于解释试验结果的决定性水平附近。

    1.3.3标准菌(毒)株的管理。每个微生物实验室应建立健全严格的标准菌(毒)株的管理制度[3],包括标准菌(毒)株的保管制度、请领制度、使用制度、销毁制度等,并在文件中明确职责,严防标准(毒)菌株外泄。

    1.4质量控制标准。
, 百拇医药
    1.4.1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标准。通常以细菌能否在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或能否形成典型菌落来衡量。基础培养基要求细菌不仅能够生长,还必须发育良好并能使细菌充分表现出其典型的特征。选择培养基在原则上应使用预期最难生长的细菌菌种,并且应少量接种(如0.5McFarlang→1∶10稀释→接种0.001ml)。要求被抑制的菌种不生长或生长较弱,被选择生长的菌种生长良好。生化培养基,用作质量控制的菌种应包括该生化反应为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的细菌。

    1.4.2试剂和染色液的质量控制标准。试剂和染色液必须注明配制或购入的日期;按试剂要求的贮存条件贮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对稳定性较差的试剂,必须在试验的同时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试验。

    1.4.3抗血清的质量控制标准。抗血清的来源必须可靠,并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使用与保存。在每次使用前应观察是否澄清透明,任何混浊与颜色改变,应视为杂菌污染,不应使用。

    1.5仪器监控。
, 百拇医药
    1.5.1高压灭菌器和干热灭菌器。新购买的灭菌器必须进行灭菌性能检测,以后定期(每月1次)检测。大容量灭菌器还应在不同部位放置化学指示卡以全面评价灭菌性能。灭菌效果监控使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7953、12980的培养液或菌片(含菌量为5×10 6/片)。

    1.5.2培养箱、冰箱、水浴箱。在每日工作开始和结束时记录温度,定期检定和校正温度计,水浴箱需要定期加水,冰箱需定期除霜。

    1.5.3二氧化碳培养箱。须每天检查箱内的CO2含量,可用淋病奈瑟氏菌或脑膜炎奈瑟氏菌等CO2依赖细菌进行生长试验。

    1.5.4厌氧罐或厌氧箱。在罐中或厌氧箱内用美蓝或刃天青作为指示剂,无氧时均无色。罐中的催化剂钯颗粒须经常置160℃1.5h重新活化。

    1.5.5生物安全柜。若需更换滤网,则须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对紫外线必须每3个月检查1次消毒性能。
, 百拇医药
    1.6环境设施的监控。环境设施(无菌间、超净工作台或层流洁净室)对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影响较大,应定期监测其无菌效果,以保证其符合样品检测所需的环境要求。

    2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保证

    质量保证是实验室报告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全过程,是指为达到既定的质量水准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在质量控制项目中设计的步骤不能只限于实验室的技术操作步骤,收集合适的样本,采取正确的保存方式,在规定时间内送往实验室等都将影响检测的质量。

    3微生物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

    是由实验室以外的组织或机构对其已达到的质量水准进行的评价。通过室间质量评价可以考察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检查和评估不同实验室操作的差异。

    3.1盲点实验。考核组织者可不定期将标准菌株及模拟标本混合,送到受试实验室,进行未知样本的质量控制,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受控实验室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 百拇医药
    3.2实验室室间质量考核的作用。是对实验室检测水平的中和判断,发现实验室内质控难以发现的偏差和系统误差,有利于误差的纠正和消除,既提高了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也增强了检验人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重要工具。

    4讨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应参与室内全面质量控制,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质控物,对实验过程中影响检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以发现误差并及时改进,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此外,实验室还应定期参加实验室间的考核和能力验证活动,并了解本实验室在本地区或全国实验室中的技术地位,有利于实验室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一个常规实验室,应该尽可能参加范围更加广泛的室间质量控制评定活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室间质量控制评价,还应增加对各参加考核的实验室进行常规性的检查,如质量控制的各种制度制定情况、执行情况,以及未知标本的盲点质量控制等内容,以使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

    [2]CNAL/AC05:2003.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应用说明[S]

    [3]潘新南.卫生检验的标准菌株管理要点[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4):858-859, 百拇医药(王凤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