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212
编号:13742493
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健康之路》 201212
     摘要:目的:对我国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探讨。

    现状:对15周岁以下的儿童实行免费接种,于2010年开展15周岁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儿童人群的补种工作。最常使用的是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和蛋白乙型肝炎疫苗,主要接种人群是新生儿和乙肝易感者。

    展望:进一步加强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更好展开对高危人群的接种工作,研发新型疫苗,并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应用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33-01

    乙肝,是一种呈世界流行的传染性疾病,其致病菌即乙型肝炎病毒(HBV)——一种嗜肝DNA病毒。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HBV感染人数也居于世界之首,调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的HBsAg阳性率高达9.12%[1],部分地区可能远高于此平均值。HBV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且传染途径众多,如治疗不及时彻底,患者肝脏容易因长期病毒侵染发展成为慢性肝炎、肝衰竭或肝硬化,甚至发生癌变,可谓是危害终身。目前,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还没有一种特效药物可以起到彻底治愈乙肝的效果,因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成为预防感染乙肝唯一安全有效的手段,其对于抑制乙肝病毒的传播、逐步减少乙肝患病人群这一长远目标至关重要。
, http://www.100md.com
    1应用现状

    1.1我国乙肝的流行背景现状。长期以来,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壮年,其中以35~39岁人群的发病率为最高[2],其次为30~34岁的人群。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的发病与感染不具有同期性,乙肝病毒很可能在病例儿童期即侵染其肝组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HBV对健康肝细胞的损害日积月累逐步增加,才渐渐表现出临床上的乙肝发病。

    从我国每年公布的病毒性肝炎分型报告来看,乙肝报告发病人数这一统计项的数据逐年上升。这其中当然有调查工作覆盖面的展开度越来越广,调查工作越来越规范、细致的因素,但也同时提示了我国乙型肝炎免疫预防工作的严峻性。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数据中急性乙肝发病人数所占比例未有提高,说明我国对于乙型肝炎的免疫规划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2我国乙肝的免疫预防发展。我国卫生部自1992年将计划性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部分管理工作,2002年正式将系统接种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2005年开始试实行新生儿部分乙肝疫苗的免费接种。
, 百拇医药
    自2006年1月卫生部正式发布我国《2006~2010年全国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3]后,同年8月,笔者确定2006年以后出生的儿童为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群体。随着近几年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卫生部2008年规定[4],自2009年起对15周岁以下的儿童实行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且全面开展对15周岁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儿童人群的补种工作。

    1.3我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现状。

    1.3.1常见乙肝疫苗种类。我国早期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时采用的是血源性乙肝疫苗,后因其具有传播乙肝病毒的潜在危险性已于2000年全面停止生产和使用。现在最常用的乙型肝炎疫苗有如下几种类型:①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此类疫苗目前最常使用的是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仓鼠卵母细胞乙肝疫苗,均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乙肝病毒囊膜表面的抗原基因(S基因)片段[5]与载体细胞的基因进行重组,通过细胞培养,进行大量的抗原抗体表达,最后经纯化等处理制成疫苗。②蛋白乙型肝炎疫苗。目前最长使用的是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其生产方法是采集经过乙型肝炎免疫健康者的血浆,用低温乙醇分离法和酸性条件孵化法,对乙肝病毒进行表达和灭活处理的蛋白型疫苗制剂。③其它乙型肝炎疫苗。近几年,DNA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和口服型乙型肝炎疫苗的相关研发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药学专家们所关注,因其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或同时具有的多种免疫效果或价格更低廉、保存更方便,已成为乙肝疫苗的新的发展方向。
, http://www.100md.com
    1.3.2接种对象及方法。①新生儿。这是乙肝疫苗最主要的接种对象,也是免费接种对象。新生儿于出生24h内进行第一针的疫苗接种,部分出生后伴疾病的可延迟数日。之后于1月龄和6月龄分别进行第二和第三针的乙肝疫苗接种。新生儿伴发热、严重湿疹、过敏及其它急慢性病症的应延迟至不良症状消失后再进行接种,以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②乙肝易感者群体。该类人群主要包括上述15周岁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群体和密切接触乙肝患者的群体,如乙肝高流行区人群,经常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其它复杂高危人群。严格说来,表面乙肝抗原阴性、转氨酶正常的人群均属于易感人群,均应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2未来展望

    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自从被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以得到很好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实效。但如何对该项工作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管理,使其被严格执行,仍是广大免疫工作者应该始终重视的课题。

    此外,在“哪些人属于乙肝高危人群,应如何实施对该类人群的优先接种工作”这些问题上,应更为广泛的去收集意见,并进行科学论证,以制定科学和规范的免疫程序,收获更高的成本效益。
, 百拇医药
    今后,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方面,应投入开展安全性更好、免疫效果更高、价格更低廉的新型乙肝疫苗的研发,使得更多人群有能力进行接种并收获更好的免疫效果。还应开展更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充分提高群众对预防乙肝重要性的认识,使得乙肝疫苗的免疫规划工作得到更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董雪林,金立杰,王立成.国内外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中国仓鼠卵母细胞)应用现状[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02):143-147

    [2]陈华根.乙型肝炎疫苗应用现状及展望[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02):158-159

    [3]崔富强,龚晓红,陈园生,等.中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及新生儿以外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06):553-558

    [4]葛阜阳,叶蓉蓉,谢伦芳,等.巢湖市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01):105-106

    [5]司磊,江启成.对适龄人群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06):74-76, 百拇医药(赵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