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32
编号:13739496
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日 谷万春 刘少波 罗宗晚 梁文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实施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开颅夹闭治疗(手术组)与介入栓塞治疗(介入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住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OS评分、死亡率、瘤颈残余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组术中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多于介入组,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与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均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这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各有优劣,在治疗方法的选用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与病情综合考虑。

    关键词:开颅夹闭介入栓塞前交通动脉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06-01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其发病率仅低于脑血栓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部分颅内动脉瘤出现在颅底动脉环的前部,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约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动脉瘤破裂所致,对患者损伤较大,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1]。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开颅夹闭治疗与介入栓塞治疗两种,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接受这两种方式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我院2006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行开颅夹闭治疗)与介入组(行介入栓塞治疗)。手术组患者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49.38±7.52岁;介入组患者15例,其中男者9例、女6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48.93±7.49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