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34
编号:13734864
抗血小板药物在导管室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健康之路》 20134
抗血小板介入治疗
     摘要:抗血小板药物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关键辅助药物之一,介绍导管室常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抗血小板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50-02

    抗血小板药物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关键辅助药物之一。PCI治疗在解决冠状动脉狭窄同时,会导致局部血管的内皮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进而局部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血管内血栓形成。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在PCI围手术期至关重要。抗血小板药按其作用机制大体分为四类:①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的药物,如阿司匹林;②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含量的药物,如西洛他唑;③特异性抑制血小板活化二磷酸腺苷(ADP)受体的药物,如噻氯匹定、氯吡格雷;④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拮抗剂,如阿昔单抗、替罗非班等。各种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分别作用于血小板激活的不同环节。

    1阿司匹林

    1.1药理作用。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的作用,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及内源性ADP、五羟色胺(5—HT)释放,仅抑制血小板第二聚集,对第一聚集无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