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37
编号:13724444
大鼠胆汁中酸枣仁黄酮提取物的定性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日 鲍康德 赵继红 齐炼文
第1页

    参见附件。

     根据离子阱质谱数据和文献报道[7-10],峰3(化合物3)很容易被确定为由Sp.([M-H]-m/z607.1)在C-2″上脱去一个葡萄糖基(162Da)而产生的swertisin。这种由Sp.经肝脏CYP450酶作用脱去一个葡萄糖基产生的swertisin,在大鼠的血浆、尿液和粪样中均检测到[7]。该化合物进入体内循环系统,与药效密切相关[2-4,10],因而值得密切关注。这也表明中药在体内的转化特征和活性成份的协同作用效果。根据紫外光谱和离子阱质谱下的分子离子峰特征,峰4(化合物4)被推断为是fer-Sp.于C-4位上脱去羰基(CO)、C-7位上脱去甲基(CH3)并发生羟基化[5-7]而成的苯骈呋喃-碳苷。结合二级质谱数据和黄酮碳苷的结构特点[3]及黄酮类的代谢特征[5-8],峰6(化合物6)被推断为Sp.([M-H]-m/z607.1)在C-2位上脱去苯酚基团所致的色原酮类代谢产物。

    4 结论

    很多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都表现出肝脏的“首过效应”,这在本研究结果中也得到进一步证实。FES在大鼠消化道内仍主要以原形形式存在,并被肠内菌初步代谢;吸收入血后流经肝脏在CYP450酶的作用下发生Ⅰ相代谢变化[7-10];表现为含量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特征,这可能是由于Sp.和fer-Sp.在体内的组织再分布等原因所导致[1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