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副反应原因分析及诊治对策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对儿童预防性接种后产生的副反应的原因进行探究,并针对性提出诊治的对策。方法:收集2010-2012年的儿童预防疫苗接种案例,根据其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70000例研究对象当中,AEFI的发生率为234/万,其中0-6个月的儿童发生率最高,且绝大多数的发病时间都是在24h之内,以基本反应为主,如发热、硬结、红肿等。结论: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儿童预防疫苗都非常安全,副反应产生的几率也非常低,虽然有时产生的副反应不可避免,但通过完善的技术水平与优质的护理服务,以及严格遵守注射疫苗的安全条例,能够有效预防副反应的发生[1]。
关键词:儿童接种 预防疫苗 副反应 AEFI 分析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1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94-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2012年期间儿童预防疫苗接种所产生的AEFI病例,诊断根据《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试行)》[2]。
1.2 监测标准。
1.2.1 一般反应:这种情况是指在儿童在接受预防疫苗的接种后产生的,其根本原因是由疫苗本身引起,对儿童人体机能只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理功能障碍反应,主要反应有局部红肿、发热、硬结等,严重的可能有食欲不振、全身不适、倦怠乏力等综合反应。
1.2.2 异常反应:检测合格的疫苗在安全规范的接种下对儿童人体产生的组织器官、功能产生了损害,所有方面都没有问题,属于人体对药物产生的单纯不良反应。
1.2.3 疫苗质量事故:检测不合格或未经检测的疫苗接种后造成的儿童人体机能损害。
1.2.4 注射事故:在对儿童实施预防疫苗接种过程当中,由于操作规程的不当所引起儿童人体机能受损的医疗事故。
1.2.5 偶合症:儿童在接受预防疫苗接种期间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期或者潜伏期,接种后产生了偶合发病的情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