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老年心血管患者异常心理及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病人常出现的异常心理,讨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将100名心血管病老年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异常心理,及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老年病人的异常心理得到明显改善,大大减少了住院时间。结论:注意观察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异常心理,及时进行心理指导,能有效缓解其负面心理,改善治疗与护理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患者 老年 异常心理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9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44-02
人的心理状态在生病时与正常时有较大差异[1],内心活动不同,表现也不同。对老年心血管病人进行异常心理研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治疗效果,作用积极。
1 一般资料
选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管病老年患者100名,男女比例63:37,年龄58—79岁。其中心绞痛22人,心律失常34人,心力衰竭6人,心肌梗死38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对照组(50名)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名)在此基础上加强观察,对老年患者的异常心理加以分析,及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分析对比其心理调查问卷资料,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别。
3 结果
3.1 两组异常心理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入/出):悲观(13/2),猜疑(16/4),焦虑恐惧(28/3),自卑疑老(6/1),孤独(10/1);对照组(入/出):悲观(15/6),猜疑(18/13),焦虑恐惧(25/10),自卑疑老(8/5),孤独(13/8);
3.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15天;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1天。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中老年病人的异常心理得到明显改善,大大减少了住院时间(P<0.05)。
4 讨论
4.1 异常心理分析。老年心血管病人的异常心理因个体差异,表现也各有不同[2],主要可归纳为下面几点:
(1)悲观心理。老年患者病情常反复,受疗效不明显影响,容易悲观。主要表现:态度消极,情绪低迷,神情忧郁,少言寡语,容易感伤甚至绝望,有时暗自落泪。
(2)猜疑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听力与视力都出现退化,更加敏感,十分注意医护人员的神情与言语,对未知的恐惧,使他们产生猜疑心理。主要表现:小心,敏感,猜疑,生闷气,独自发愁,精神紧张,更甚者有病理狂想。通常猜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容易使病人失去对病情的客观评价。同时,对未知的猜忌,让他们容易往坏处想,恶化真实病情,产生消极心理,严重者出现偏执情绪,害怕治疗,抗拒治疗。
(3)焦虑与恐惧心理。老年人的各项机能下降,许多老人害怕去医院检查病情,诊断初时神情紧张,确诊为后,情绪恶化为焦虑与恐惧。尤其是反复的心慌、心绞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让病人出现濒死错觉,害怕与恐惧的情绪加剧。周围紧张气氛也将产生负面影响,加重此现象。这类老年人在恢复期,通常也会担心复发。主要表现:忧心,焦躁,出汗,失眠,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四肢无力,记性变差,注意力不集中等。
(4)疑老心理。老年病人在心脑等器官功能都出现衰退时,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得知患心血管病后,感觉更加明显,疑老情绪发酵。此类病人会觉得自己老而无用,是一种拖累,从而产生愧疚与自责心理。主要表现:悲观,怀旧,愧疚,自责,消极配合治疗,等死心态。
(5)孤独心理。老年人常有孤独心理,喜欢与儿孙相伴,害怕孤独。住院后,与亲人或朋友的交往急剧减少。同时其听力与视力下降,说话也吃力,语言沟通出现障碍,容易感到孤独寂寞,严重者觉得自己被遗弃,出现自厌情绪。孤独心理若未能得到及时纠正,会不断恶化,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治疗与预后。
(6)自尊心理。部分老年病人地位高、贡献大,性格较强势,希望所有的人都尊重他、顺从他,稍有不顺就会暴躁、发脾气。住院过程中,要求也更高,容易挑剔。他们内心希望所有医护人员都可以尊重自己,如对待长辈般的恭顺。主要表现:挑剔,蛮横,易暴躁,喜责备,独断专行,自以为是,自尊心极强。
4.2 护理干预。对存在悲观心理的老年人进行细心抚慰与耐心开解。积极沟通,给予精神支持,为其精神减压,帮助其重新建立信心,提高其配合度。
对病人的焦虑恐惧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的护理行为,稳定其情绪,缓解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
针对自卑多疑的病人,积极进行健康宣教,让病人了解心血管疾病,引导其向正方向发展。
理解出现孤独心理的老年患者,抱有同情心,多与其进行情感交流,寻求病人亲属的配合,多陪伴,营造温馨的氛围,想办法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宽容自尊心强的老年人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善意,争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老年病人的异常心理得到明显改善,大大减少了住院时间,说明注意观察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异常心理,及时进行心理指导,能有效缓解其负面心理,改善治疗与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志英.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心理状态极其护理.中原医刊,2006,33(18):88.
[2] 邱勤.老年患者心理变化特点及护理.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10,8(20):171
[3] 陈务贤,郑梅,李宏,等.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11:1035, http://www.100md.com(吴启英)
关键词:心血管患者 老年 异常心理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9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44-02
人的心理状态在生病时与正常时有较大差异[1],内心活动不同,表现也不同。对老年心血管病人进行异常心理研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治疗效果,作用积极。
1 一般资料
选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管病老年患者100名,男女比例63:37,年龄58—79岁。其中心绞痛22人,心律失常34人,心力衰竭6人,心肌梗死38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对照组(50名)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名)在此基础上加强观察,对老年患者的异常心理加以分析,及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分析对比其心理调查问卷资料,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别。
3 结果
3.1 两组异常心理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入/出):悲观(13/2),猜疑(16/4),焦虑恐惧(28/3),自卑疑老(6/1),孤独(10/1);对照组(入/出):悲观(15/6),猜疑(18/13),焦虑恐惧(25/10),自卑疑老(8/5),孤独(13/8);
3.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15天;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1天。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中老年病人的异常心理得到明显改善,大大减少了住院时间(P<0.05)。
4 讨论
4.1 异常心理分析。老年心血管病人的异常心理因个体差异,表现也各有不同[2],主要可归纳为下面几点:
(1)悲观心理。老年患者病情常反复,受疗效不明显影响,容易悲观。主要表现:态度消极,情绪低迷,神情忧郁,少言寡语,容易感伤甚至绝望,有时暗自落泪。
(2)猜疑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听力与视力都出现退化,更加敏感,十分注意医护人员的神情与言语,对未知的恐惧,使他们产生猜疑心理。主要表现:小心,敏感,猜疑,生闷气,独自发愁,精神紧张,更甚者有病理狂想。通常猜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容易使病人失去对病情的客观评价。同时,对未知的猜忌,让他们容易往坏处想,恶化真实病情,产生消极心理,严重者出现偏执情绪,害怕治疗,抗拒治疗。
(3)焦虑与恐惧心理。老年人的各项机能下降,许多老人害怕去医院检查病情,诊断初时神情紧张,确诊为后,情绪恶化为焦虑与恐惧。尤其是反复的心慌、心绞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让病人出现濒死错觉,害怕与恐惧的情绪加剧。周围紧张气氛也将产生负面影响,加重此现象。这类老年人在恢复期,通常也会担心复发。主要表现:忧心,焦躁,出汗,失眠,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四肢无力,记性变差,注意力不集中等。
(4)疑老心理。老年病人在心脑等器官功能都出现衰退时,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得知患心血管病后,感觉更加明显,疑老情绪发酵。此类病人会觉得自己老而无用,是一种拖累,从而产生愧疚与自责心理。主要表现:悲观,怀旧,愧疚,自责,消极配合治疗,等死心态。
(5)孤独心理。老年人常有孤独心理,喜欢与儿孙相伴,害怕孤独。住院后,与亲人或朋友的交往急剧减少。同时其听力与视力下降,说话也吃力,语言沟通出现障碍,容易感到孤独寂寞,严重者觉得自己被遗弃,出现自厌情绪。孤独心理若未能得到及时纠正,会不断恶化,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治疗与预后。
(6)自尊心理。部分老年病人地位高、贡献大,性格较强势,希望所有的人都尊重他、顺从他,稍有不顺就会暴躁、发脾气。住院过程中,要求也更高,容易挑剔。他们内心希望所有医护人员都可以尊重自己,如对待长辈般的恭顺。主要表现:挑剔,蛮横,易暴躁,喜责备,独断专行,自以为是,自尊心极强。
4.2 护理干预。对存在悲观心理的老年人进行细心抚慰与耐心开解。积极沟通,给予精神支持,为其精神减压,帮助其重新建立信心,提高其配合度。
对病人的焦虑恐惧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的护理行为,稳定其情绪,缓解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
针对自卑多疑的病人,积极进行健康宣教,让病人了解心血管疾病,引导其向正方向发展。
理解出现孤独心理的老年患者,抱有同情心,多与其进行情感交流,寻求病人亲属的配合,多陪伴,营造温馨的氛围,想办法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宽容自尊心强的老年人患者,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善意,争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老年病人的异常心理得到明显改善,大大减少了住院时间,说明注意观察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异常心理,及时进行心理指导,能有效缓解其负面心理,改善治疗与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志英.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心理状态极其护理.中原医刊,2006,33(18):88.
[2] 邱勤.老年患者心理变化特点及护理.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10,8(20):171
[3] 陈务贤,郑梅,李宏,等.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11:1035, http://www.100md.com(吴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