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和诊疗护理(1)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疗效。
方法:对本组120例高血压患者在完善治疗的基础上,注重做好心理护理,全程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常规心电监护,持续观察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状况。
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出院,在全程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的患者,确保了患者的康复。
结论:高血压有焦虑、抑郁情绪,心身状况较差,良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人情绪。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诊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17-01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心身疾病之一,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研究发现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等因素可导致及加重高血压病。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越来越受到临床各科医生的重视,抑郁焦虑情况在心血管疾病普遍存在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发病,除躯体本身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强烈的焦虑、紧张、忧郁等负性情绪常是高血压病的发病诱因,长期焦虑、抑郁情绪,使血管紧张性增加,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同时交感神经长期兴奋使肾小球动脉持续收缩,久之形成高血压病,即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只有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才能使患者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安心静养,更好地配合各种治疗,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本文结合工作的实践对12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男性79例,女性41例,年龄31-80岁,平均55岁,病史最短1年,最长45年。120例高血压病的诊断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20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归纳分为以下6个方面:①恐惧心理15例;②忧郁消极心理23例;③急躁易怒心理31例;④焦虑心理23例;⑤乐观心理15例;⑥麻痹心理13例。
2心理护理
2.1焦虑、紧张。病人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病人面对陌生的住院环境,牵挂家中亲人和担心经济负担,担心失去事业、失去生活能力、失去家庭等均可产生焦虑、紧张。这种紧张心理有明显提高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兴奋的作用,引起一系列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类激素增高、血压升高。护士首先要热情迎接,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鼓励病人倾诉,护士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在倾听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而病人可以在一吐为快中宣泄负性情绪,释放内心的痛苦体验,由此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关心和理解,拉近心理距离。也可以让其作深呼吸,或转移注意力,同时给予安慰、鼓励,都能达到放松的目的。
2.2恐惧。患者对疾病知识一知半解,担心高血压治不好会引起脑出血、半身不遂等并发症,从而出现生活不能自理、失去工作能力,甚至致残等后果,进而产生恐惧。护士给予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诱因,进行健康指导;告之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发展缓慢,如得到合理正确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且告诉病人乐观大度的性格及平衡的心态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这些都能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
2.3抑郁。病人因疾病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自认拖累亲人,给家庭照成经济负担,常常自卑、自责、唉声叹气。给予疾病知识的讲解,还可以让其听放松性音乐,根据病人对音乐类型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音乐。良好的音乐刺激可经听觉直接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下丘脑和大脑皮质,产生调节患者精神状态的引导作用,缓解患者的抑郁。加之音乐对人的情绪有调整和平衡等作用,能减慢心率,扩张血管。能使病人心情愉悦,同时也能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2.4人际关系紧张、敌意、偏执。患者必须面对长期的治疗过程,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与周围的人比较起来,患者会感到不公平、自卑、生气,从而变得偏执、喜猜疑、充满敌意,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对此,护士要维护患者的自尊心,让他们体会到相互信任所带来的愉快情绪,这种愉快情绪也是一种角色认定,可使患者从中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自信。
2.5强迫症状。由于患者必须面对长期治疗,病程越长,患者对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忧虑越多,一些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从而产生了强迫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各种刺激反应变慢。护士应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帮助其恢复计算能力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定向能力。对于记忆力减退明显者,可告知亲属提醒或建立备忘录。
3护理体会
高血压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的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乏力等。严重时出现烦躁、心悸、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因此,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如确诊为高血压病就要进行药物治疗,平时要做好护理工作。
(1)高血压病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定,如压抑、敌意、攻击性或依赖性矛盾性格,心情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少数病人甚至会出现兴奋、躁动、忧郁、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
因此家庭成员要充分认识此症的特征,除了积极帮助就医诊治外,还要体贴照顾,减少其精神上和工作上的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紧张的工作和压抑的心理往往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注意保持室内的安静及清洁,减少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并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也可通过解释、说服、鼓励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和压抑心理。
(2)做好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起居十分重要,对于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但血压保持一般水平、重要脏器功能尚好的病人应适当进行活动,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养花、有趣的活动和适当的家务劳动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3)对于高血压病患者的饮食主要是要坚持低钠饮食,这样能使血压下降,并可增加利尿剂(治高血压的药剂)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一般食盐量为每天5-6g,对于肥胖者还应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和脂肪饮食,每日肥肪不超过30-40g,并适当增加活动,以减轻体重,减少心脏负荷;还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要避免大量饮水,进食宜少量多餐,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 百拇医药(纪春华)
方法:对本组120例高血压患者在完善治疗的基础上,注重做好心理护理,全程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常规心电监护,持续观察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状况。
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出院,在全程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的患者,确保了患者的康复。
结论:高血压有焦虑、抑郁情绪,心身状况较差,良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人情绪。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诊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17-01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心身疾病之一,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研究发现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等因素可导致及加重高血压病。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越来越受到临床各科医生的重视,抑郁焦虑情况在心血管疾病普遍存在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发病,除躯体本身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强烈的焦虑、紧张、忧郁等负性情绪常是高血压病的发病诱因,长期焦虑、抑郁情绪,使血管紧张性增加,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同时交感神经长期兴奋使肾小球动脉持续收缩,久之形成高血压病,即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只有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才能使患者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安心静养,更好地配合各种治疗,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本文结合工作的实践对12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男性79例,女性41例,年龄31-80岁,平均55岁,病史最短1年,最长45年。120例高血压病的诊断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20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归纳分为以下6个方面:①恐惧心理15例;②忧郁消极心理23例;③急躁易怒心理31例;④焦虑心理23例;⑤乐观心理15例;⑥麻痹心理13例。
2心理护理
2.1焦虑、紧张。病人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病人面对陌生的住院环境,牵挂家中亲人和担心经济负担,担心失去事业、失去生活能力、失去家庭等均可产生焦虑、紧张。这种紧张心理有明显提高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兴奋的作用,引起一系列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类激素增高、血压升高。护士首先要热情迎接,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鼓励病人倾诉,护士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在倾听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而病人可以在一吐为快中宣泄负性情绪,释放内心的痛苦体验,由此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关心和理解,拉近心理距离。也可以让其作深呼吸,或转移注意力,同时给予安慰、鼓励,都能达到放松的目的。
2.2恐惧。患者对疾病知识一知半解,担心高血压治不好会引起脑出血、半身不遂等并发症,从而出现生活不能自理、失去工作能力,甚至致残等后果,进而产生恐惧。护士给予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诱因,进行健康指导;告之高血压属于慢性病,发展缓慢,如得到合理正确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且告诉病人乐观大度的性格及平衡的心态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这些都能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
2.3抑郁。病人因疾病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自认拖累亲人,给家庭照成经济负担,常常自卑、自责、唉声叹气。给予疾病知识的讲解,还可以让其听放松性音乐,根据病人对音乐类型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音乐。良好的音乐刺激可经听觉直接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下丘脑和大脑皮质,产生调节患者精神状态的引导作用,缓解患者的抑郁。加之音乐对人的情绪有调整和平衡等作用,能减慢心率,扩张血管。能使病人心情愉悦,同时也能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2.4人际关系紧张、敌意、偏执。患者必须面对长期的治疗过程,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与周围的人比较起来,患者会感到不公平、自卑、生气,从而变得偏执、喜猜疑、充满敌意,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对此,护士要维护患者的自尊心,让他们体会到相互信任所带来的愉快情绪,这种愉快情绪也是一种角色认定,可使患者从中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自信。
2.5强迫症状。由于患者必须面对长期治疗,病程越长,患者对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忧虑越多,一些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从而产生了强迫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各种刺激反应变慢。护士应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帮助其恢复计算能力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定向能力。对于记忆力减退明显者,可告知亲属提醒或建立备忘录。
3护理体会
高血压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的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乏力等。严重时出现烦躁、心悸、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因此,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如确诊为高血压病就要进行药物治疗,平时要做好护理工作。
(1)高血压病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定,如压抑、敌意、攻击性或依赖性矛盾性格,心情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少数病人甚至会出现兴奋、躁动、忧郁、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
因此家庭成员要充分认识此症的特征,除了积极帮助就医诊治外,还要体贴照顾,减少其精神上和工作上的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紧张的工作和压抑的心理往往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注意保持室内的安静及清洁,减少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并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也可通过解释、说服、鼓励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和压抑心理。
(2)做好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起居十分重要,对于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但血压保持一般水平、重要脏器功能尚好的病人应适当进行活动,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养花、有趣的活动和适当的家务劳动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3)对于高血压病患者的饮食主要是要坚持低钠饮食,这样能使血压下降,并可增加利尿剂(治高血压的药剂)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一般食盐量为每天5-6g,对于肥胖者还应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和脂肪饮食,每日肥肪不超过30-40g,并适当增加活动,以减轻体重,减少心脏负荷;还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要避免大量饮水,进食宜少量多餐,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 百拇医药(纪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