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探讨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肾结核36例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和CT确诊的肾结核病例,做出相应CT表现判别。结果:肾结核的CT表现随病程、病理的变化而变化,主要表现为实质内低密度灶、形态改变、钙化,并可合并肾积水、输尿管膀胱和肾周改变以及肾功能损害等。结论:CT检查可观察肾实质及肾盂、肾盏内的病灶,对肾结核的典型表现如花瓣征、钙化、不对称性肾积水及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壁的增厚明显优于其他检查方法,同时可明确患肾功能、周围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结核,为临床提供更加直观和丰富的确诊依据。
关键词:肾结核 CT诊断 鉴别诊断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3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03-02
肾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增高,肾结核患者也逐年有增加的趋势。由于肾结核病早期症状常不典型,易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随着CT诊断技术的应用,CT诊断肾结核的价值日益被临床重视,成为目前临床诊断肾结核的最佳方法。[1]近年来结核发病率明显上升,肾结核的正确诊断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误诊误治,因此探讨肾结核的36特征,以期提高肾结核的诊断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6岁。临床症状有潮热、盗汗、乏力13例,腰酸痛不适20例,膀胱刺激征5例,无痛性血尿10例,无明显症状4例,其中尿常规检查异常者30例,尿蛋白(+++~++++),尿白细胞(++~+++),尿红细胞(++~++++)等;肾功能检查异常者12例。
36例均做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其中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者5例,多次24h尿集菌找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8例,20例有静脉肾盂造影结果。临床合并其他脏器活动性结核,且经抗痨治疗,其他脏器及肾脏病变吸收好转者34例,尿蛋白转阴28例;高倍镜下,尿未见红细胞34例,(+)3例,尿未见白细胞35例,(+~++)4例。根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肾CT及静脉肾盂造影等确诊为肾结核。
1.2 检查方法。CT机型为西门子双排螺旋CT。扫描范围由肾上极至肾下极,部分扫至下腹部,平扫层厚、层间均为8~10mm,增强扫描,层厚、层间均为4mm,4例做层间2mm重建,30例患者做增强扫描,10例仅做CT平扫,其中6例为无功能肾。
2 CT影像表现
2.1 形态改变。病肾共计32肾,其中增大25肾,缩小5肾,正常大小2肾。肾脏增大多为不均匀性增大,表现为肾形态不规则。
2.2 钙化。16例,其中大块状钙化8例,结节状钙化3例,小点状钙化5例,钙化多位于肾皮质内。其中1例一侧肾完全钙化呈“自截肾”。
2.3 肾实质内低密度、脓腔。单发2例,多发7例。表现为大小不等。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CT值5-25HU,边缘模糊或清楚,其内或周边可有钙化斑,增强扫描中央无强化,边缘可见环状强化。
2.4 肾积水改变。肾盂、肾盏扩张积水18例,缩小或闭塞5例,正常2例,其中肾盏不对称性扩张15例。
2.5 输尿管的改变。管腔扩张、管壁增厚16例,其中1例显示上段输尿管条形钙化。
2.6 肾周的改变。肾筋膜增厚、粘连5例,肾周脓肿2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增强后环行钙化。
2.7 肾功能的改变。14例显示患肾功能减弱,强化程度低于健肾,5例显示患肾无功能。
3 讨论
3.1 肾结核的特点。可分为①结节型;②溃疡空洞型;③纤维钙化型。早期仅累及肾皮质的肾小球,形成小结节微型灶[2]。此期肾结核CT表现不明显,与肾脏其他炎症不易鉴别,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随着病情进展,结核灶增多融合,中心干酪性坏死,周围实质破坏并累及集合系统,形成溃疡性空洞[2]。CT平扫可见患肾体积增大,轮廓呈“波浪”样改变,实质密度不均匀减低,肾盏扩张积液。增强扫描患肾实质强化不均,可见单发或多发破坏灶及脓腔,围绕肾盂呈“花瓣”样改变[3],它是肾结核最常见的特征性CT征象。随病程迁延进展,患肾功能不同程度减退,体积挛缩加上钙化最终发展成为“肾自截”。此期CT扫描肾脏可发现斑点状、片状或弧状、肾形等钙化。晚期结核病灶随尿路蔓延,膀胱及对侧输尿管常受累,CT表现膀胱容积缩小,壁僵直毛糙,对侧输尿管壁轻度增厚、肾脏轻中度积水。
3.2 肾结核的鉴别诊断。①肾脓肿:多为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经血行播散引起,发病急,常有寒战高热,血象明显增高,明显腰部痛及叩痛等全身症状。肾实质内多发低密度脓肿,可融合较大脓腔。一般无输尿管壁增厚,少有积水,尿路感染症状少,抗菌药治疗效果明显。②多囊肾:双侧肾明显增大,双肾内见多发的大小不等囊肿,囊肿间有正常的肾组织。无肾积水,多有家族史,常合并多囊肝。
中年后多引起双肾功能减退,甚至肾衰竭。我们认为,长期慢性的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或者是一般抗感染治疗经久不愈的膀胱炎,均应考虑肾结核病变的存在。肾结核的病变过程非常缓慢,在临床表现是膀胱刺激症状为主。因此对肾结核的诊断,是以膀胱炎的症状(尿频、尿急、尿痛)为线索。除有引起膀胱炎的明显原因外,都应考虑肾结核的可能,必须作进一步的系统性检查,包括尿液常规及结核杆菌检查、X线造影和CT检查。
3.3 肾结核CT扫描价值。CT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和一定的空间分辨率,图像无结构重叠,对肾实质、肾盂肾盏形态及邻近结构能直观显示。因此CT能清晰显示肾结核的发病部位、程度及病理特征,准确反映患肾功能、周围受累及对侧肾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加直观丰富的诊断及治疗依据,尤其多层螺旋CT可以后处理重建,显示其无法比拟的价值[4,5]。
参考文献
[1] 邱建新,谢桐.泌尿生殖系结核诊治现状[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2,13:390
[2] 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92
[3] 李彦锋,方玉华,靳风烁.临床肾结核32 年回顾:附349例分析[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486
[4] 余坤银,虞春堂.IVP,CT 对肾结核的影像对照[J ].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5:293
[5] 陈建勇,曹明生.22 例肾结核的CT 分析[J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1998,4:41, http://www.100md.com(李振华)
关键词:肾结核 CT诊断 鉴别诊断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3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03-02
肾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增高,肾结核患者也逐年有增加的趋势。由于肾结核病早期症状常不典型,易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随着CT诊断技术的应用,CT诊断肾结核的价值日益被临床重视,成为目前临床诊断肾结核的最佳方法。[1]近年来结核发病率明显上升,肾结核的正确诊断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误诊误治,因此探讨肾结核的36特征,以期提高肾结核的诊断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6岁。临床症状有潮热、盗汗、乏力13例,腰酸痛不适20例,膀胱刺激征5例,无痛性血尿10例,无明显症状4例,其中尿常规检查异常者30例,尿蛋白(+++~++++),尿白细胞(++~+++),尿红细胞(++~++++)等;肾功能检查异常者12例。
36例均做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其中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者5例,多次24h尿集菌找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8例,20例有静脉肾盂造影结果。临床合并其他脏器活动性结核,且经抗痨治疗,其他脏器及肾脏病变吸收好转者34例,尿蛋白转阴28例;高倍镜下,尿未见红细胞34例,(+)3例,尿未见白细胞35例,(+~++)4例。根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肾CT及静脉肾盂造影等确诊为肾结核。
1.2 检查方法。CT机型为西门子双排螺旋CT。扫描范围由肾上极至肾下极,部分扫至下腹部,平扫层厚、层间均为8~10mm,增强扫描,层厚、层间均为4mm,4例做层间2mm重建,30例患者做增强扫描,10例仅做CT平扫,其中6例为无功能肾。
2 CT影像表现
2.1 形态改变。病肾共计32肾,其中增大25肾,缩小5肾,正常大小2肾。肾脏增大多为不均匀性增大,表现为肾形态不规则。
2.2 钙化。16例,其中大块状钙化8例,结节状钙化3例,小点状钙化5例,钙化多位于肾皮质内。其中1例一侧肾完全钙化呈“自截肾”。
2.3 肾实质内低密度、脓腔。单发2例,多发7例。表现为大小不等。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CT值5-25HU,边缘模糊或清楚,其内或周边可有钙化斑,增强扫描中央无强化,边缘可见环状强化。
2.4 肾积水改变。肾盂、肾盏扩张积水18例,缩小或闭塞5例,正常2例,其中肾盏不对称性扩张15例。
2.5 输尿管的改变。管腔扩张、管壁增厚16例,其中1例显示上段输尿管条形钙化。
2.6 肾周的改变。肾筋膜增厚、粘连5例,肾周脓肿2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增强后环行钙化。
2.7 肾功能的改变。14例显示患肾功能减弱,强化程度低于健肾,5例显示患肾无功能。
3 讨论
3.1 肾结核的特点。可分为①结节型;②溃疡空洞型;③纤维钙化型。早期仅累及肾皮质的肾小球,形成小结节微型灶[2]。此期肾结核CT表现不明显,与肾脏其他炎症不易鉴别,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随着病情进展,结核灶增多融合,中心干酪性坏死,周围实质破坏并累及集合系统,形成溃疡性空洞[2]。CT平扫可见患肾体积增大,轮廓呈“波浪”样改变,实质密度不均匀减低,肾盏扩张积液。增强扫描患肾实质强化不均,可见单发或多发破坏灶及脓腔,围绕肾盂呈“花瓣”样改变[3],它是肾结核最常见的特征性CT征象。随病程迁延进展,患肾功能不同程度减退,体积挛缩加上钙化最终发展成为“肾自截”。此期CT扫描肾脏可发现斑点状、片状或弧状、肾形等钙化。晚期结核病灶随尿路蔓延,膀胱及对侧输尿管常受累,CT表现膀胱容积缩小,壁僵直毛糙,对侧输尿管壁轻度增厚、肾脏轻中度积水。
3.2 肾结核的鉴别诊断。①肾脓肿:多为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经血行播散引起,发病急,常有寒战高热,血象明显增高,明显腰部痛及叩痛等全身症状。肾实质内多发低密度脓肿,可融合较大脓腔。一般无输尿管壁增厚,少有积水,尿路感染症状少,抗菌药治疗效果明显。②多囊肾:双侧肾明显增大,双肾内见多发的大小不等囊肿,囊肿间有正常的肾组织。无肾积水,多有家族史,常合并多囊肝。
中年后多引起双肾功能减退,甚至肾衰竭。我们认为,长期慢性的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或者是一般抗感染治疗经久不愈的膀胱炎,均应考虑肾结核病变的存在。肾结核的病变过程非常缓慢,在临床表现是膀胱刺激症状为主。因此对肾结核的诊断,是以膀胱炎的症状(尿频、尿急、尿痛)为线索。除有引起膀胱炎的明显原因外,都应考虑肾结核的可能,必须作进一步的系统性检查,包括尿液常规及结核杆菌检查、X线造影和CT检查。
3.3 肾结核CT扫描价值。CT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和一定的空间分辨率,图像无结构重叠,对肾实质、肾盂肾盏形态及邻近结构能直观显示。因此CT能清晰显示肾结核的发病部位、程度及病理特征,准确反映患肾功能、周围受累及对侧肾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加直观丰富的诊断及治疗依据,尤其多层螺旋CT可以后处理重建,显示其无法比拟的价值[4,5]。
参考文献
[1] 邱建新,谢桐.泌尿生殖系结核诊治现状[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2,13:390
[2] 周康荣.腹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92
[3] 李彦锋,方玉华,靳风烁.临床肾结核32 年回顾:附349例分析[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486
[4] 余坤银,虞春堂.IVP,CT 对肾结核的影像对照[J ].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5:293
[5] 陈建勇,曹明生.22 例肾结核的CT 分析[J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1998,4:41, http://www.100md.com(李振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肾脏内科 > 其它 > 肾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