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49
编号:13664918
吹风蛇咬伤中毒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发展(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梁信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作为我国主要毒蛇之一的吹风蛇,具有剧烈的毒性,因此被咬伤者轻者出现神经麻痹、脸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危及其生命,本文通过对吹风蛇咬伤的中毒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并研究有效的治疗措施,制定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吹风蛇咬伤中毒发病机制治疗研究发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048【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035-02

    吹风蛇又被称为眼镜王蛇,是一种较于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加凶猛的毒蛇,这种蛇一般居住于热带雨林中的空旷坡地、草地、树林等,偶尔也会出现在林区村落中,一旦被咬伤,虽然局部症状轻微,但是其毒液中包含神经毒素以及心脏毒素,因此被咬伤者会因毒素中的蛋白质以及多肽等成分引发麻痹、晕眩、心脏麻痹、呼吸衰竭乃至休克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则会导致病情恶化,严重者威胁被咬伤者生命,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1吹风蛇的毒理作用

    神经毒素是吹风蛇的主要毒素成分,其轻者使中毒者出现呼吸衰竭以及迟缓性麻痹症状,严重者会威胁被咬者生命。根据吹风蛇咬伤的病理资料可以发现,突触前神经毒素与突出后神经毒素是神经毒素的两种类型,前一种毒素又被称为β-BGT,其通过对可兴奋膜上K+的转运过程进行阻碍,从而在运动神经末梢形成三相变化,进而破坏神经末梢。又由于这种毒素对内源性磷脂酶A2效应具有依赖性,因此其不仅具有磷脂酶A2作用,也具有神经毒素作用,对酶活性具有抑制性[2,3],同时破坏了毒性。

    后一种毒素又被称为α-BGT,这种毒素较之受体的抗体以及乙酰胆碱而言亲和力更高,因此三者结合后位点存在重叠性,但是不具有重复性,由此这种毒素对乙酰胆碱传递的神经信号具有阻断作用,进而不利于机体的生理运行。

    吹风蛇咬伤人后,α-BGT毒素与β-BGT毒素通过其前沟牙注射到被咬伤者的皮下组织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