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49
编号:13663744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发病率的回顾性比较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健康之路》 20149
     3探讨

    在为子宫肌瘤患者选择治疗方案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选择可用的诊断工具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应该仔细考虑诊断方法的价值及成本和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的利弊以选用最佳处理方式。手术医生的个人经验及技能在子宫肌瘤治疗方法的选择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最终的结论是基于作者的评估,这些评估来自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总的经验。笔者我认为手术治疗肌瘤并非总是必要的,有其适应证,如无法控制的疼痛或出血,渐进的和显着的生长和其他潜在的原因已消除或已治疗后仍然不孕的。第二,当生育功能的想要保留时,应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而不是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入路(宫腔镜或腹腔镜)应取决于肌瘤的位置以及医生个人的首选方法。我们是根据肌瘤的大小,数量,延展和位置来确定内窥镜或剖腹手术的手术方法。在特定的情况下应行子宫切除术,我们通常建议在或接近绝经期妇女行子宫切除术,但不强求无其他原因仅仅想保留子宫的患者行子宫切除术。
, 百拇医药
    子宫肌瘤是生育年龄和绝经后女性生活的主要并发症。这项回顾性比较研究认为,尽管主要操作所需时间LM比LH组多约61分钟,LM组女性的术后健康比LH组有优势。手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证实了LM和LH是相当安全的,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人将来的生育问题以及她个人倾向和偏好来确定。

    LM组的两例患者和LH组的三例患者术后3天内出现发烧和腹痛(调查结果阴性)。由于怀疑感染性盆腔血栓性静脉炎,患者通过静脉滴注镇痛药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随时间的延长复发概率可达27-51%。由于研究时间短,在我们的研究中没有复发。由于肌瘤的假包膜,囊内肌瘤、浆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很少有早期并发症,无晚期手术并发症,通过保留子宫肌层的完整性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获得较好的生育率和较满意的分娩结局。在子宫肌瘤的年轻患者中,腹腔镜子宫囊内肌瘤剔除术,是一种有推荐价值的手术治疗方法。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后的生活的质量得到了反复证明,使得现在最初的工作在于选择何种腹腔镜手术。此外,我们的所有手术都是由一位已大量操作这两种手术的医生主刀,因此差异的有无与医生的经验跟技能无关。
, 百拇医药
    4评论

    我们目前的研究表明,LM通过减少失血和创伤从而减轻了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这些优点提高了患者对再次手术(例如对复发性肌瘤重复的肌瘤切除术或随后的不孕)的耐受力。同时,这些优势也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患者选择适合的腹腔镜肌瘤切除手术应该考虑失血量,手术时间和需要转换剖腹手术的可能。适当的选择标准将取决于外科医生的技能和经验,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和位置。血管或输卵管及渗透到子宫肌层的深度决定了是否需要选择剖腹手术。我们的研究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降低血红蛋白下降量有关,能够减少手术中的失血量,能够减少术后疼痛和整体的并发症,大多数的患者能够在15天内完全恢复。

    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妇科医生对选择合适的子宫肌瘤切除术都有他们自己的标准,主要是基于对各种术式的利弊的权衡结合自己的手术技能和患者特征,如子宫肌瘤的大小和血质,特殊的子宫盆腔病理,先前的盆腔手术史与其他特性,如肥胖、无效的奇偶校验、对卵巢切除术的需要程度等做出选择。
, http://www.100md.com
    5结论

    LM用于子浆液性和内部平均大小和数量很少的平滑肌瘤,同时要求外科医生要有足够的经验,且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较低。LM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减少住院时间、肠梗阻和感染率降低。LM与降低血红蛋白下降量有关,能够减少术中失血,大多数的患者能够在15天内完全恢复。许多实例表明,在治疗子宫肌瘤症状中,LM是比LH更好的选择,LM保存生育器官进一步的生育能力,在短期发病率程度上更具优势,但它必须经过谨慎的选择和精心的术前定位。具有良好的腹腔镜缝合技巧的最佳组织并置是LM成功的关键。对于子宫肌瘤尺寸较大和绝经后的女性来说,LH是一个可供替代的选择。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只有少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发表,这限制了临床设置的探索。然而,前瞻性是随机的,即使对照试验协会与程序可能难以执行并且耗费时间但他们的存在对确认我们的发现是必要的。除此之外,外科医生都应该具备执行腹腔镜病毒腺肌瘤切除术的能力,应该学习处理复杂的情况,例如对血管收缩剂具有禁忌的患者,子宫、宫颈较大和大量分布的韧带肌瘤。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Vollenhoven BJ,Lawrence AS,Healy DL.Uterine fibroids:A clinical review.Br J Obstet Gynaecol 1990; 97:285-298

    [2]Medikare V,Kandukuri LR,Ananthapur V,Deenadayal M,Nallari P.The Genetic Bases of Uterine Fibroids; A Review.J Reprod Infertil.2011;12(3):181-191

    [3]Tintara H,Aiyarak P,Mitarnun W,Geater A.Assessment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laparoscopic myoma-fixation devices.Surg Endosc 2005; 19:240-4, 百拇医药(Varunraj Vishnu DeoreAmrit BasraYou Gou )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