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之路》 > 201410
编号:13661547
中药学课程学习方法探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健康之路》 201410
     摘要:《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门课程侧重于“药”的讲解,前与“理”(即《中医诊断学》)、“法”(即《中医基础理论》)相联系,后与“方”(《方剂学》)相联系,服务于外科、儿科、妇科、内科等临床科目。本文主要研究了同类比较法、分门别类法、利用成方法、纵向比较法等《中药学》课程学习方法,以求为学习者提供有效借鉴,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中药的应用方法及功效。

    关键词:学习方法 《中药学》 分门别类法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31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92-01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都开设了《中药学》课程,其在中医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药学是中医学多门课程,如《方剂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内科学》等的基础,同时也是医生准确开处方的前提,而且在开发新药、科学研究过程中,也离不开中药知识[1]。所以,学好《中药学》课程对于中医专业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下文就着重对几种常用的、有效的《中药学》学习方法进行探讨、分析。
, http://www.100md.com
    1 分类学习法

    虽然中药的种类繁多,但这些中药并非全无联系,不少中药都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药理特点、应用方法或功效。在《中药学》中,按照药物的应用、功效,将四百多种中药归纳分为了21类,同一类药物在主要应用、主要功效方面相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按照药物的类别来了解、记忆药物的应用与功效[2]。比如:凡是主要功效为发散表邪、主要用于治疗表证的药物都为解表药,所以只要记住牛蒡子、薄荷、桂枝、麻黄为解表药,就能想到发散表邪是其主要功效,主治表证。采用相同方法,就能记住其他类中药的主要应用与主要功效。

    在中药学中,不仅按照主要功效、应用进行了大类划分,还在各大类下进行了小类划分。小类也以功效及应用为划分依据,相较于大类划分,小类划分对药物的应用及功效描述更为详细、具体。所以同样可采用上述方法记忆小类药物。例如:在解表药类下,又分为发散风热、发散风寒2个小类,发散风寒药物的主要功效为解除风寒表证,在记住发散风寒类有哪些药物后,便可知道这些药物的具体应用与功效了。在小类之后还有“组”、“对”之分,功效特点相同的为“组”,性能功效相似,需合用的药物为“对”。通常小类下的“组”、“对”都是由老师或学生概括出来的,同样可采用前述学习方法。这种从大类到小类的学习、记忆方法,也被称为树枝记忆法。
, 百拇医药
    2 纵向比较学习法

    纵向比较法,即跨章节比较法或前后比较法。在《中药学》中,共设置了21个章节,不同章节中部分药物也可能有着相同的功效,所以可以将不同大类下的具有某一相似功能的药物归纳起来,找出其相同点,比较其不同点[3]。例如:解表类中的浮萍、香薷、麻黄,利水渗湿类中的薏苡仁、茯苓,祛风除湿类中的五加皮、防己,均具有消肿利水之功效,均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引起的水肿。将这些药物归纳到一起记忆,掌握其适应证及功效后,在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病证时,就可从中选择用药。在对这些药物的相同功效、特点进行分析后,还应找出这些药物的不同之处。浮萍、香薷、麻黄可发汗解表,所以适用于兼有表证的水肿病例,其中浮萍适宜风热表证,香薷、麻黄适宜风寒表证。五加皮、防己均有祛风湿的功效,所以适用于兼有风湿痹症的水肿病例,其中防己适宜风湿热痹证,五加皮适宜风湿痹症筋骨不健者。薏苡仁、茯苓具有健脾功效,所以适用于兼有脾虚证的水肿病例,其中薏苡仁可排脓清热,适宜热毒痈疡者,茯苓可安神,适宜治疗神志不安证。
, 百拇医药
    3 同类对比学习法

    分类学习法主要用于掌握药物共性,即不同药物的相同应用与功效,而同类对比法则是为了掌握同类药物的不同应用与功效。同类对比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比相同应用、功效的不同特点,以桂枝、麻黄为例,二者均为发汗解表药,但麻黄的发汗作用最强,适宜治疗风寒表实证,桂枝发汗力不及麻黄,与麻黄配伍可治风寒表实证,与白芍配伍可知风寒表虚证;二是比较同类药物的不同功效与应用。桂枝除能发汗解表外,还可助阳化气、温通经脉,可治心悸、蓄水证、寒凝血滞痛证,麻黄除能发汗解表外,还可利水消肿、宣肺平喘,可治风水水肿、咳嗽气喘。

    4 利用成方学习法

    通常来说,《方剂学》都在《中药学》之后学习,在《中药学》学习过程中一般不会对方剂掌握情况进行要求,但是提前了解一些方剂,是有助于药物的掌握与记忆的。以茵陈蒿汤为例,其功效为消退黄疸、清热利湿,方由大黄、栀子、陈蒿组成,这三味药都具有消退黄疸、清热利湿的功效,只要记住茵陈蒿汤的药物组成及功效,也就能记住大黄、栀子、陈蒿的功效。八正散具有通淋利尿之功效,主治湿热淋证,方由栀子、车前子、大黄、瞿麦、木通、甘草、滑石、灯芯草、萹蓄组成,只要了解八正散的功效、用法及方剂组成,就能掌握甘草以外几味药的功效与应用[4]
, 百拇医药
    5 基原结合法

    基原结合法,是指通过记忆药物原植物的特点,来记忆药物的功效与应用。中药普遍存在一个规律:同科植物且为同一器官入药的不同药物,其在适应证、功效方面一般都较为接近。例如:独活、白芷、羌活、防风为例,都是以伞形科植物的根入药,都具有胜湿止痛、祛风解表的功效;香椽、佛手、枳壳、枳实、青皮、橘皮等均以芸香科植物的果实入药,故都具有燥湿化痰、疏理气机之功效;草果、草豆蔻、白豆蔻、砂仁等均以姜科植物的果实如要,故都具有温中止呕、化湿行气之功效。

    6 总结

    《中药学》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而各种药又有其独特的功效、应用、归经、性味、使用注意及用法用量等,要充分掌握这些内容确实不易。为此,我们应积极探索《中药学》的学习方法,灵活采用同类比较法、分门别类法、利用成方法、纵向比较法、基原结合法等学习方法,以加深对中药功能、应用的掌握与理解,为以后的《方剂学》及其他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王君明,贾玉梅,崔瑛等.基于解决问题学习法的中药学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2011,27(4):48-50

    [2]王君明,贾玉梅,崔瑛等.基于PBL的中药学案例教学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6):145-147

    [3]袁颖,金素安,郭忻等.拓展性学习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学习评价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3,32(2):24-25,74

    [4]朱成兰.谈学习《中药学》的记忆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5):61-62, http://www.100md.com(王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