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例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体会
摘要:对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方法进行评价分析。
方法:针对结肠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及组织学不同,采取恰当的息肉切除方法。
结果:315例结肠息肉,均全部切除。术后出血7例,3例患者出血自行停止,4例需要内镜下止血。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的切除方法,对保证成功切除和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结肠息肉 结肠镜 内镜下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8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61-02
, 百拇医药
结肠息肉就是在结肠粘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患者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便血,部分息肉可能发生癌变,因而受到重视[1]。对结肠息肉的治疗原则一般首选内镜下切除[2]。现将我院近年来315例结肠息肉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2013年期间行结肠镜检查1600例患者,发现结肠息肉315例,其中结肠多发息肉152例,单发163例;直肠59例,乙状结肠103例,降结肠29例,横结肠81例,升结肠27例,回盲部16例。患者年龄13~78岁。
1.2 仪器设备。富士、EC-250WM5电子结肠镜,ERBE ICC200高频电发生器,圈套器。
1.3 术前准备。术前做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检查。结肠治疗者治疗前一天流质饮食,肠道准备用复方聚乙二醇(恒康正清),并嘱多饮水,直至排泄呈清水样便。
, 百拇医药
1.4 方法。先做病理检查,排除恶变息肉,然后根据息肉形态、大小及蒂的长短,采取不同的摘除方法。
2 结果
2.1 镜下分类。依据镜下息肉形态,315例结肠息肉,分为有蒂70例、无蒂183例、广基36例、扁平26例。
2.2 组织学检查。切除后息肉标本常规送病理学检查。采用10%甲醛固定、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315例结肠息肉组织学分类包括:腺瘤性息肉199例(63.17%)、炎症性息肉69例(21.90%)、错构瘤型息肉23例(7.30%)、增生性息肉24例(7.62%)。
2.3 并发症及处理与结果。结肠息肉切除315例发生术后出血7例,3例患者出血自行停止,4例需内镜下止血,方法为去甲肾上腺素1~2mg喷洒、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钛夹止血等。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结肠息肉是肠道系统中较为常见,早期多无症状,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等症状。特别是结肠腺瘤性息肉,因其与结肠癌发生关系密切,常被视为癌前病变。部分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主要为颗粒集簇样隆起型病变,与扁平状结肠息肉类似,实则为早期结肠癌[5]。因此一旦发现息肉,都主张给予摘除。结肠镜是目前发现和治疗结肠息肉的最佳方法。随着操作技术逐渐娴熟、结肠镜对各段肠壁的直观检查、易于取组织活检等,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漏诊和误诊。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最多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充分的术前准备,仔细的术中操作、精心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般肠息肉切除术后,进无渣饮食1周,适当服用通便药物,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有腹痛,便血随诊。
参考文献
[1]Gupta S.Colorectal polyps:the scope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oblem[J].Am J Med Sci,2008,336(5):407
, 百拇医药
[2]黎富星.内镜诊疗消化道息肉的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133-134
[3]张志燕,潘琳娜.内镜下圈套切除巨大结肠直肠息肉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00,6(4):16-17,80
[4]李凯,周明欢.内镜下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尼龙圈套扎治疗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02,8(2)87-88
[5]Groff RJ,Nash R,Ahnen DJ.Significance of serrated polyps of the colon[J].Curr Gastroenterol Rep,2008,10(5):490, 百拇医药(张弢)
方法:针对结肠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及组织学不同,采取恰当的息肉切除方法。
结果:315例结肠息肉,均全部切除。术后出血7例,3例患者出血自行停止,4例需要内镜下止血。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的切除方法,对保证成功切除和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结肠息肉 结肠镜 内镜下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8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61-02
, 百拇医药
结肠息肉就是在结肠粘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患者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便血,部分息肉可能发生癌变,因而受到重视[1]。对结肠息肉的治疗原则一般首选内镜下切除[2]。现将我院近年来315例结肠息肉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2013年期间行结肠镜检查1600例患者,发现结肠息肉315例,其中结肠多发息肉152例,单发163例;直肠59例,乙状结肠103例,降结肠29例,横结肠81例,升结肠27例,回盲部16例。患者年龄13~78岁。
1.2 仪器设备。富士、EC-250WM5电子结肠镜,ERBE ICC200高频电发生器,圈套器。
1.3 术前准备。术前做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检查。结肠治疗者治疗前一天流质饮食,肠道准备用复方聚乙二醇(恒康正清),并嘱多饮水,直至排泄呈清水样便。
, 百拇医药
1.4 方法。先做病理检查,排除恶变息肉,然后根据息肉形态、大小及蒂的长短,采取不同的摘除方法。
2 结果
2.1 镜下分类。依据镜下息肉形态,315例结肠息肉,分为有蒂70例、无蒂183例、广基36例、扁平26例。
2.2 组织学检查。切除后息肉标本常规送病理学检查。采用10%甲醛固定、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315例结肠息肉组织学分类包括:腺瘤性息肉199例(63.17%)、炎症性息肉69例(21.90%)、错构瘤型息肉23例(7.30%)、增生性息肉24例(7.62%)。
2.3 并发症及处理与结果。结肠息肉切除315例发生术后出血7例,3例患者出血自行停止,4例需内镜下止血,方法为去甲肾上腺素1~2mg喷洒、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钛夹止血等。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结肠息肉是肠道系统中较为常见,早期多无症状,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等症状。特别是结肠腺瘤性息肉,因其与结肠癌发生关系密切,常被视为癌前病变。部分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主要为颗粒集簇样隆起型病变,与扁平状结肠息肉类似,实则为早期结肠癌[5]。因此一旦发现息肉,都主张给予摘除。结肠镜是目前发现和治疗结肠息肉的最佳方法。随着操作技术逐渐娴熟、结肠镜对各段肠壁的直观检查、易于取组织活检等,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漏诊和误诊。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最多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充分的术前准备,仔细的术中操作、精心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般肠息肉切除术后,进无渣饮食1周,适当服用通便药物,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有腹痛,便血随诊。
参考文献
[1]Gupta S.Colorectal polyps:the scope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oblem[J].Am J Med Sci,2008,336(5):407
, 百拇医药
[2]黎富星.内镜诊疗消化道息肉的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133-134
[3]张志燕,潘琳娜.内镜下圈套切除巨大结肠直肠息肉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00,6(4):16-17,80
[4]李凯,周明欢.内镜下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尼龙圈套扎治疗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2002,8(2)87-88
[5]Groff RJ,Nash R,Ahnen DJ.Significance of serrated polyps of the colon[J].Curr Gastroenterol Rep,2008,10(5):490, 百拇医药(张弢)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小肠、结肠疾病 > 结肠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