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斋从脾胃辨治虚损理论探析
脉象,周氏,胃气,1脾胃虚衰是虚损的病机关键,2以元机理论辨治虚损,1以理,补为辨治虚损的主要元机,2以固,责,从辨治脾肾互损,3以清,兼辨治脾损及肺,3以脾胃脉象预测虚损转归,4结语
任威铭,战丽彬(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虚损也称虚劳,是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总称。历代医家对虚损多有论述,如《内经》提出“精气夺则虚”“五脏主藏精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等观点,另有“虚者补之”“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等治法;《金匮要略》全面论述虚劳,将之列为专篇,辨证重视虚实,治疗强调脾肾,创制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方;李东垣从脾胃立论,提出甘温补中等治法;朱丹溪强调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从肝肾阴虚论治虚损。
周慎斋为明代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医家,他继承前人相关理论,发挥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思想,提出“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1]34的学术观点。其弟子将其毕生经验及医案整理在《慎斋遗书》《医家秘奥》等著作中,其中将虚损列为专篇,并记载医案13则。兹剖析其辨治特色,以飨同道。
1 脾胃虚衰是虚损的病机关键
《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2]指出脾为土,气血生化之源,为其他四脏提供水谷营养。周慎斋认为“胃气为中土之阳,脾气为中土之阴。脾不得胃气之阳,则多下陷;胃不得脾气之阴,则无以转运,而不能输于五脏”[1]12。进一步强调脾胃阴阳相合、升降相应,共同发挥中焦化生水谷精微的作用。若脾胃失其职责,不能转输津液,则“五脏失所养,亦从而病也”[3]。
因此,周氏提出“虚损起于脾”[1]103,认为脾胃虚衰在虚损的发病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周氏认为虚损发病机理有以下几点:或从上而损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