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活萎汤治疗气虚络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胃镜,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4排除标准,2方法,1治疗方法,2观察指标及方法,3统计学方法,3结果,12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2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3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
马学慧,沈旦蕾,张征波,过忆(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江苏 无锡 214071)
朱世楷教授是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根据其五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通顺疗法[1],应用于中医脾胃系疾病的治疗效果卓著。为了更好地传承朱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团队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朱世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方剂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出高频药物、药对组合[1];结合临床抄方、医案学习等人工分析以及朱教授指导,组成了扶正活萎汤,并选取CAG常见证型气虚络瘀证作为主要研究证型进行临床研究,验证临床结合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医疗价值,观察和评价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无锡市中医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名医堂朱世楷门诊、消化科门诊和病房符合纳入标准且Hp阴性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50±11.08)岁,平均病程(6.31±2.86)a。治疗组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9.73±11.06)岁,平均病程(6.82±3.11)a。依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 年,上海)》[2],2组胃黏膜内镜下分级情况见表1,病理分级情况见表2。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胃黏膜内镜下分级及病理分级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2组胃黏膜内镜下分级情况比较
表2 2组胃黏膜病理分级情况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内镜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 年,上海)》[2]。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表现。内镜分级标准:轻度显示细颗粒,血管部分透见,单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中度显示中等颗粒, 血管连续均匀透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5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