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HPV持续感染湿热下注证患者阴道灌洗液的菌群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
牛磺酸,产物,1临床资料,1研究对象,2一般资料比较,3纳入标准,4排除标准,2方法,1阴道分泌物及阴道灌洗液的采集,2统计学方法,3结果,1标本的菌群群落及主成分分析,2标本的代谢组学分析
沈甦,赵诗贤,任青玲(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宫颈癌是妇科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1-2],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大社会问题。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为宫颈癌前病变,已在近90%的SIL和99%的宫颈癌组织中发现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存在[3],HR-HPV是目前唯一明确的致病因素。宫颈HR-HPV感染归属于中医学“带下病”范畴,多数医家认为带下病病因以湿邪入侵,脾胃功能失调为主,病机则以湿热下注、带脉失司为主,病位位于下焦。脾虚功能失调,病久湿热内生,以致带脉失约,任脉受损,发为本病,加之湿性重浊黏滞,易损耗正气,日久正虚邪恋[4-5],正气足,则邪不胜正,临床上大部分HR-HPV感染均为一过性,可被机体免疫功能自行清除;若正气不足,邪正交争,则少部分患者持续感染,进而发展成为宫颈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临床上湿热下注证是带下病最常见证型之一,但中医湿热下注证不同宫颈病变类型尚缺乏明确、客观的量化指标,证候的客观化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代谢组学为辨证客观化提供了新方法,为进一步阐释湿热下注证不同宫颈病变类型提供了物质基础。
阴道灌洗液为女性自然腔道所产生的分泌物,阴道灌洗液代谢物为阴道菌群和宿主的共同代谢产物,与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HPV感染的转归与宿主和病毒的自身因素以及阴道微环境的平衡状态有关[6]。大量研究证实,阴道菌群失衡不仅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亦是HR-HPV持续感染及SIL进展的始动因素[7-8],而阴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变化可帮助揭示HR-HPV感染患者疾病进展及患宫颈癌的风险程度。
本项研究采集临床患者的阴道灌洗液,为一种非侵入性临床诊断方法,一方面为中医湿热下注证不同宫颈病变类型提供客观依据,另一方面为HR-HPV发病机制及SIL进展提供临床参考依据,将对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9-11]。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16S rDNA基因测序检测HR-HPV持续感染湿热下注证患者的阴道灌洗液,进一步深入研究湿热下注证疾病进展、阴道灌洗液相关菌群及代谢产物三者之间的关联,为早期预防、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7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HR-HPV持续感染患者共156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0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