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典与现代的腧穴理论认识
微针,体表,1腧穴是有形而非无形的,2所有腧穴都是阿是穴,3现代临床流派对腧穴的再解释,4讨论
张树剑(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355)
腧穴理论是针灸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梳理其理论内涵,不仅是传统针灸理论阐释的必由之路,而且对于针灸的现代应用以及针灸效应原理的理解也有重要意义。当前教材中对腧穴理论的表述比较笼统,而且较多地强调其功能与应用,以及与经络的关系,对于腧穴的早期意义缺乏阐述,以至于今人对于腧穴概念产生了许多误解。腧穴到底是什么,古人如何认识与理解腧穴,这个基本的问题至今不明。本文基于腧穴概念的产生语境,检梳文献,从腧穴的基本形态、阿是穴的意义、全球视野下不同流派对腧穴理论的挑战与启发三个方面讨论腧穴的古今意义。
1 腧穴是有形而非无形的
理解腧穴首先要问腧穴是否具备形态基础?也就是说腧穴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腧穴一个比较敷衍的表达是“气血输注的部位”,这既令人难以理解,又不具备应用意义,稍微清楚一些的说法是,腧穴是疾病的反应部位与治疗部位,这是基于近代以来的医家认识与相关研究所得到的概念,但是对于反应部位与治疗部位究竟有什么形态特征,还是未有明确说明,而且,疾病的反应区域是一个现代概念,古人未必会有此认识,所以,腧穴的基本特征首先还是应该从经典论述中分析。
事实上,从《内经》看,古人对于腧穴的形态是有明确认识的。笔者梳理了《内经》中腧穴的相关描述,可以看出腧穴的七种基本形态。其一,气穴。《素问·气穴论》是腧穴专篇,气穴也是《内经》中对腧穴的常用称谓,气穴即藏气之孔穴。考查《气穴论》中的气穴,多数可在体表诊察到凹陷,说明体表的陷穴是古人对气穴的直观认识。其实,这一称谓本身就含有腧穴的形态意义,穴字的本义即是凹陷,今人将腧穴的概念抽象化之后反而对于其本义生疏了。其二,骨空。骨空从字面上理解当是骨之孔窍,考查《素问·骨空论》中涉及的骨空,多在关节间的凹陷处,如:风府、髓空、寒府等。骨空后来成为腧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临床上习用的腧穴明显有骨空形态特征的非常常见,如八髎、四白、膝眼、大椎等。其三,谿谷。《素问·气穴论》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谿,肉分之间,谿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1]410谿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本义是指陆地上的河涧深谷,用于人体,可以理解为肌肉、肌腱、骨骼的间隙处,这一腧穴的形态特点也符合临床的取穴实践。其四,络脉。《素问·气穴论》有“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1]410的称谓以及孙络“溢奇邪,通荣卫”[1]410的功能叙述,反映了该篇作者将细小络脉(体表可见的细小静脉)视为腧穴的认识。在经脉与腧穴理论的形成初期,有一个以砭刺脉的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3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