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参解郁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小鼠粪便胆汁酸代谢轮廓的影响
胆酸,货号,1材料,1仪器,2试药,3动物,2方法,1柴参解郁汤的制备,2动物模型与分组,3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空肠组织病理学变化,4Westernblot分析空肠中COX-2和iNOS蛋白的
王艳天,顾欣,王帆,朱梦婷,徐坠成,徐艺(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3.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和粪便性状异常等为临床表现的胃肠道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4种亚型,分别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及未定型。IBS的患病率高,病程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IB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及其引起的内源性物质代谢紊乱,尤其是胆汁酸、短链脂肪酸等,与其病程迁延密切相关[1],其中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中,其胃肠道还会伴随着局部的低度炎症以及胃肠道通透性增加、紧密连接蛋白或mRNA表达减少。
胆汁酸(BAs)作为体内内源性的信号分子,它的合成和代谢主要发生在肠道菌群-肠-肝轴。许多疾病都与胆汁酸代谢失调相关,当胆汁酸合成的严格反馈调节受到破坏时,胆汁酸可以影响免疫细胞、肠上皮细胞以及肝实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2]。胆汁酸成分可通过在肠上皮细胞中激活法尼酯X受体(FXR),诱导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的转录,发挥其对脂质代谢、炎症、免疫调节等方面的调控作用。近期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3],约20%的IBS-D患者具有特发性胆汁酸腹泻型的临床表现。提示胆汁酸与IBS,尤其是IBS-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此,从胆汁酸代谢轮廓角度评价相关药物的药效、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4],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在中医理论中,IBS-D相当于中医“泄泻”[5]范畴,病位在于肝脾,久则损及于心。全国名老中医单兆伟在治疗IBS-D方面临床经验颇丰,认为IBS-D当从肝脾心论治,采用疏肝理气、健脾止泄等方法,自拟柴参解郁汤治疗IBS-D患者。药用柴胡10 g,党参15 g,炒白术15 g,炒白芍15 g,防风10 g,茯苓12 g,炒薏苡仁15 g,莲子10 g,合欢皮12 g,炙甘草4 g。诸药合用可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和脾胃,则诸症自除。因此,本研究前期研究基础之上[6],采用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进一步探究柴参解郁汤对IBS-D模型小鼠粪便胆汁酸代谢轮廓改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柴参解郁汤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
1 材料
1.1 仪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3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