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22年第8期
编号:238053
冠心病湿盛风引病机内涵阐微
http://www.100md.com 2022年11月23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8期
胸痹,风邪,心痛,1湿盛风引病机理论渊源与现代研究,2湿盛风引病机内涵,1诸脏失和,生湿成痰,阻遏胸阳成痹,2诸邪妄越,风邪丛生,挟湿挟痰,3风引痰动,瘀阻脉络,伤阳助痹,3湿盛风引病机治则治法,1健脾,疏肝,温肾以绝湿生之源,2燥
     张蒙,董其美,沈建平,王新东,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8;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董其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江苏 南京 210028)

    冠心病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八》中将胸痹心痛病机精炼总结为“阳微阴弦”[1]70,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对此,《类证治裁·胸痹论治》曾云:“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短气不利,痛引心背,由胸中阳气不舒,浊阴得以上逆,而阻其升降,甚则气结咳唾,胸痛彻背”[2]341,即浊阴之邪乘虚僭居胸阳之位,造成胸中阳气闭塞,脉络痹阻,卒发胸痹心痛。后世对此浊阴之邪多从痰、湿、瘀、郁等认识[3],20世纪60年代后,活血化瘀成为冠心病治疗的共识。但现代证候学研究发现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逐步由气滞、寒凝、痰湿、血瘀等向痰湿侧重偏移。结合现代疾病谱,何种浊阴之邪与现代冠心病患者特征最为贴合仍需探讨。再者,如李杲言:“在人则清浊之气皆从脾胃出”[4],且“浊阴为地”[5]32,“浊阴走下窍”[5]32,浊阴之邪多产生于中焦脾胃,具重浊沉降之性,其如何逆传而上痹阻胸阳的病机仍模棱两可。本文在分析当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基础上,结合中医病机理论和冠心病的临床特征,提出冠心病湿盛风引病机论,探讨如下。

    1 湿盛风引病机理论渊源与现代研究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5]509,《难经·五十难》亦云:“假令心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得之为正邪,中湿得之为贼邪”[6],为后世认识湿邪与胸痹心痛的联系奠定了理论基础。《金匮要略》创制了治疗胸痹心痛的薤白汤类方,其中茯苓、薏苡仁、瓜蒌、薤白、枳实等均为宽胸祛湿化痰之品。在此基础上,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加入了细辛散、蜀椒散、通气汤等一系列化湿、除湿方治疗胸痹心痛。《太平圣惠方》中记载了以化湿法为主的“治胸痹心下坚痞缓急诸方”[7]1287,遣方用药加大了祛湿化痰之力。后林珮琴在《金匮要略》治法上有所发挥,以“旋转上焦清阳,疏利膈间痰气,不与胸痞结胸等症混合”[2]341为治疗宗旨,其方药在化湿祛痰基础上加入利水之剂。直至近代,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痰湿证在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的比例高达75.1%[8],且该证型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较严重[9],运用祛湿之法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疗效[10]。高血压、高血脂等为冠心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1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