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识对4~8岁儿童和大学生分类活动的影响(1)
摘 要 以4~8岁儿童和大学生为被试,用虚拟生物图片为材料,采用2(不提供背景知识和提供背景知识)×6(年龄)的实验设计,考察背景知识对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两种实验条件下均有显著的年龄差异。(2)提供背景知识与否对不同年龄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对4~5岁儿童分类活动的影响不显著,对6~8岁儿童及大学生分类活动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4~8岁儿童,大学生,背景知识,分类。
分类号 B844
1 引言
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分类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也是其它思维活动产生的基础[1]。思维中的分类不同于逻辑上的分类。逻辑上的分类以必要的属性为类标,而思维中的分类则以常见而显著的属性为类标;逻辑上的分类只能用来检验思维活动,只有思维上的分类才能说明思维活动[2]。
分类标准的选择反映了个体的概念及思维特征和思维水平的变化,研究儿童的分类标准,有助于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有助于引导儿童更加有效地形成概念,提高其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分类研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但对分类的实验研究则始于屈尔佩的色形抽象。从此以后,心理学工作者在分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关于分类标准的研究发现,儿童主要按形状进行分类[3,4]。但也有研究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儿童也可能按类概念进行分类[5,6]。关于分类标准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影响分类标准选择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刺激的性质、数量、相似性程度和呈现方式[6~8],类别属性和分类方法[9],个性[4,10],以及被试的年龄、智力和文化背景等。
分类研究的进展促进了分类理论的构建。分类理论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基于相似性的理论和基于理论知识的理论[11~13]。
伴随着分类研究的继续深入和分类理论的不断完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