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3年第3期
编号:12066167
无意识认知的探索(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年第3期
     2无意识认知的特点

    2.1内隐记忆的特点

    与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首先,个体差异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通过对脑损伤、脑老化和酒精中毒以及抑郁心境等个体差异的研究,发现内隐记忆对个体差异相对而言不敏感。例如,Tulving,Hayman和Macdonald报告了重度遗忘症患者在完全不能进行回忆和再认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正常的启动效应[18]。郭力平以中文效价词为材料,采用加工分离程序对抑郁症的内隐和外显记忆进行分离,也发现了抑郁心境不影响内隐记忆而对外显记忆有显著影响[19]。

    其次,许多自变量的操作可以产生两种记忆的分离。例如,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有较大影响,而对内隐记忆几乎没有影响。Jacoby和Dallas[20]以及Graf等人的研究都表明精细加工条件下的直接测验成绩(再认和回忆成绩)比非精细加工条件下更好,而间接测验成绩(如单词确认和词干补笔成绩)则不受上述加工条件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Jacoby和Dallas以及Easton等[21]还比较了感觉通道的改变对间接和直接测验的不同影响。他们发现,以听觉形式呈现刺激,而以视觉形式测验,会严重干扰单词确认的成绩,却很少干扰再认测验成绩。马正平和杨治良[22]以中文双字词为材料的研究也发现,感觉通道的改变对填字组词间接测验有较大的影响,而线索回忆基本不受其影响。其他研究也在几种常见的间接测验(如残词补全、词干补笔、知觉辨认和词汇判断等)中发现了类似的感觉通道效应,即学习和测验阶段采用不同感觉通道呈现刺激将减损测验成绩。

    除了以上列举的两者在加工水平和感觉道效应上的差异外,注意状态、材料知觉特点、刺激呈现时间、干扰、记忆负荷量和系列位置特点等变量的改变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也明显不同。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内隐记忆随时间推移其消退较外显记忆要慢;注意状态对传统的直接测验有重要影响,而对依赖知觉线索的间接测验没有影响,但是学习编码阶段的注意状态影响了依赖概念线索的间接测验,如类别范例产生[23]、一般性知识问题测验(Mulligan,1998)[24]。
, 百拇医药
    此外,杨治良等的实验还发现,与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的贮存密度和传递效率更高,受被试心理状态的影响更小。

    2.2内隐学习的特点

    Reber提出,内隐学习系统或功能的产生要比外显学习系统提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外显系统或功能是在内隐系统发展稳定后才逐渐进化而成的。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遵循进化论原则,内隐系统应该至少具有以下几个不同于外显系统的特征:

    (1)强健(robustness):不像外显学习、外显记忆那样容易受到机能障碍和机能失调的影响。

    (2)年龄独立性(age independence):不受年龄发展的影响,相对稳定。

    (3)稳定性(low variablity):个体差异小,群体差异小。
, http://www.100md.com
    (4)IQ独立性(IQ independence):不像外显操作任务那样容易受到智力水平的影响。

    (5)过程的普遍性(commonality of process):内隐学习的内部机制具有跨物种的普遍性。

    Reber关于内隐学习的生物进化论提出后,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反馈意见。研究者们主要针对内隐学习的年龄差异和IQ差异提供了实证数据。大多数研究结果支持该理论。Reber以儿童为被试,研究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内隐学习,结果表明,内隐学习不随年龄和IQ而变化[25]。Howard等人比较了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内隐序列学习,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反应速度较慢,但当序列组段转到随机组段时,所有被试的反应时发生了同等程度的增加[26]。这说明,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内隐序列学习没有差异。D′Eredita和Hoyer采用类似人工语法的范式(用客体的特征、大小和方向的有序变化代替了字母的排序规则)研究了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学习情况,结果发现内隐测试成绩无显著差异[27]。
, 百拇医药
    3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的联系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是当前内隐认知研究较为深入的两个领域。这两种内隐认知概念的区别主要在于,内隐记忆指获得关于单个事件或物体的过去经验的效果,而内隐学习指对抽象的、复杂的规则关系和结构的无意识获得过程,通常涉及对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认知。不过,通过对两者研究历程的回顾以及两者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之间所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从研究历程来看,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的研究历程在时间上有很大的重合,这源于两者的发展兴衰均取决于学术界对无意识的关注程度。

    其次,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的特点也很相似,表现为以下四点。

    (1)和刺激的表面特征紧密关联

    Jacoby和Dallas发现在学习阶段呈现视觉刺激,而在测验阶段呈现听觉刺激,会削弱启动效应,而外显任务却没有受到影响。此外,Bassill Smith和MacLeod[28],Graf、Shimamura和Squire[29],Roediger和Blaxton[30],Roediger和Weldon[31]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这些研究都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无意识认知的数据驱动的特点。
, http://www.100md.com
    虽然内隐学习研究中没有对刺激的呈现方式进行操纵,但是研究者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例如Berry和Broadbent[32],Squire和Frambach[33]在生产任务和人际互动任务中,都发现如果先前任务和后继任务的表面特征不一致,前者的信息就不能有效地迁移到后者中。

    (2)耐久性

    和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保持的时间更长,例如Jacoby和Dallas发现启动效应能持续数日、数月之久,再认记忆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消退。内隐学习在这方面的证据则主要来自人工语法学习,例如Allen和Reber[34]的追踪实验发现被试的认知绩效仍然能受到两年前的人工语法规则的影响。

    (3)不受加工类型或加工水平等变量的影响

    Jacoby和Dallas的研究证明,加工的精细程度越高,外显记忆任务的表现越佳,而内隐记忆的成绩则不受影响。Schacter和McGlynn[35]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内隐记忆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中表现稳定,而外显记忆的成绩则有所波动。内隐学习在这方面的实验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当鼓励被试运用精细假设检验的策略时,并不利于人工语法的学习,非显著性计算机控制任务的表现也没有得到提升,而这种策略的采用则被证明有助于改善外显学习的成绩。

    (4)内隐和和外显的分离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内隐记忆的成绩和外显记忆的成绩不相关,或者相关很低,例如Graf和Sch- acter;以及Hayman和Tulving[36]。类似的,内隐学习的研究实验也证明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分离,例如Berry和Broadbent[37]发现,练习能提高任务绩效,但陈述性知识则不受其影响;作业绩效和言语知识之间只有很低的负相关,甚至为零相关。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不仅有很多相似的特征,而且还会运用到一些共同的理论,例如多重记忆系统[38]、样例理论以及记忆分配理论。但这并非意味着内隐记忆中的所有理论都适用于内隐学习领域的现象解释。, http://www.100md.com(杨治良 周 颖 李 林)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