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2)
3.3 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尽管本研究在非人性化和情绪衰竭上,没有找到性别差异显著的证据,但是国外的大量研究[3,5]认为,中小学男教师在非人性化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性。因此我们推测,是否由于学部和教龄等因素影响了性别差异的显著性。于是,我们对性别、学部和教龄的交互作用又进行了简单效应检验,结果如下:
①在情绪衰竭维度上,中学男教师比小学男教师、中学女教师比小学女教师的情绪衰竭感普遍要高,但差别都不显著。中小学女教师情绪衰竭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小学女教师在工作后5~10年间,其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教龄段的得分(p<0.05);而在工作10年后,随教龄增加,情绪衰竭平均分下降。中学女教师的峰值出现在教龄为11~20年间,在这之前,随教龄增加,情绪衰竭平均分增加;20年教龄后,随教龄增加,情绪衰竭平均分下降,其中初中女教师教龄在11~20年者在情绪衰竭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教龄段初中女教师的平均分(p<0.05)。
②在非人性化维度上,小学男教师得分的最高时期出现在教龄为5~10年间,并且显著高于教龄在11~20年的小学男教师的得分(p<0.05)。教龄为11~20年的初中女教师,明显比其它3个教龄段的女教师在非人性化上的得分高(p<0.05)。在小学和高中各教龄段的女教师间,非人性化差异不显著。
③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教龄在5年以内的初中男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平均分最低,女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差别很小,教龄5年内的高中女教师和教龄11~20年的初中女教师的平均分,相对来说是最低的,但这些差异都不显著。
4 讨论
4.1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情况
虽然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程度不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