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序列学习表征方式的实验研究(1)
摘 要 采用Lewicki等人创造的“矩阵扫描”任务,对内隐序列学习的表征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规则试验的反应时显著低于随机试验,说明被试能够内隐地掌握复杂规则,没有证据表明这与“运动”频率的大小和序列样例的记忆有关;此外,序列结构也是影响内隐序列学习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 内隐序列学习,表征,抽象观,频率观,记忆观。
分类号 B842.3
1 前言
自1967年Reber[1]提出内隐学习30多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数量激增,并取得了许多研究证据。但是,内隐学习的表征方式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有规则抽象观、分布观和残断观等。
抽象观认为,人工语法作业中所获得的复杂知识是以概括的、抽象的形式为表征,其中不包含任何刺激的物理特征,它强调刺激间的结构联系。Reber认为,“抽象”在这里是其拉丁文的原义——超越,抽象的质量与学习材料本身无关[2]。抽象观能够解释不同刺激条件间的学习迁移,但不能回答被试是如何将刺激的表面信息剔除,而只将作为知识基础的抽象表征保留下来[3]。
分布观是由Brook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4,5],又称样例―基础观。这种观点认为,学习中的串词是以一种“原始”样例的方式编码和贮存的。这种观点看上去简单明了,无需刺激编码,无需归纳,然而细究起来,这种表征是有问题的。如此大量的特定样例如何得以精确地保存,又如何清晰地将新的和贮存的刺激进行相似性判断?
残断观与分布观相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