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阅读眼动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1)
摘 要 当前阅读眼动研究主要想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阅读中的眼动主要受语言的低水平因素影响还是受语言的高水平因素影响;(2)眼跳过程中信息加工是完全被抑制还是部分被抑制;(3)眼动过程中词义的加工方式是平行的还是系列的。
关键词 眼动,阅读,词义加工。
分类号 B842
1 眼动受语言因素影响的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眼动受哪些语言因素的影响,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在阅读时读者的眼动主要受语言的低水平因素影响。所谓语言的低水平因素,主要指词频、词长、语音信息、前缀和后缀等因素;另一种观点主张,在阅读时读者的眼动主要受语言的高水平因素影响。所谓语言的高水平因素,主要指句法和语义。
1.1 眼动受语言的低水平因素影响的研究
有一项研究探讨了单词长度对眼动的影响,研究者给被试呈现由5个字母、7个字母、9个字母和11个字母构成的英文单词。在计算机屏幕上每次呈现词长不等的单词,这样就迫使被试对单词内不同位置的字母进行注视,被试一注视单词,就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大声命名。实验结果发现:当单词是由5个字母或7个字母构成时,被试注视点落在单词的第三个字母上时,他们命名单词所需的注视时间最短;当单词是由9个字母或11个字母构成时,被试注视点落在单词的第五个字母上时,他们命名单词所需注视时间最短。这表明在阅读过程中,命名单词的最佳位置是单词中间的字母或中间偏左的那个字母[1]。
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副中央凹(在视网膜上,人眼视敏度最好的地方被称为中央凹,在其周围的区域为副中央凹,此处视敏度低)获取的信息明显影响读者的眼跳距离和注视单词的位置。眼跳距离既受词长的影响,又受注视点右边单词信息的影响[2]。眼睛在某一词上的注视位置受到它与先前注视点距离的影响。如果先前注视点距当前注视点较远,那么注视点倾向于停在单词开始的字母上[3]。另外,研究还发现,当一个单词的开始部分包含了正字法上不规则的字母串时,初始注视点位置常偏离单词开始的字母[4]。
这些现象主要取决于语言的低水平因素。
利用边缘范式(boundary paradigm)的实验表明,读者从副中央凹能获取一些语音信息和前缀或后缀等亚词汇信息[5]。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高水平的词汇和语义加工是否发生在副中央凹。Inhoff和Rayner的研究发现,在高频词条件下,读者从副中央凹提取的信息更多,这表明副中央凹能对词汇进行一定水平的加工[6]。Balota等人的研究发现,一定程度的语境限制会影响读者随后对副中央凹词的注视时间[7]。与无语境限制条件相比,在副中央凹词受语境限制时,读者更有效地从副中央凹词中提取相关信息。
尽管研究发现词汇和亚词汇信息可以从副中央凹获得,但是词汇的意义似乎并没有通过连续注视而得到整合。Rayner等人用边缘范式,采用4种类型的副中央凹预视的条件(呈现于当前注视词的右侧)[8]:基线(如tune意为曲调)、正字法相似(如ture与tune结构一样,且只相差一个字母)、语义相关(如song意为歌曲,而tune语义相关)和语义无关(如door意为门,与tune的语义没有联系),结果仅在基线和正字法相似两种条件下出现副中央凹预视效应,而在语义相关和语义无关两种条件下没出现预视效应。这表明读者不能从副中央凹注视中获得语义信息。最近,Altamiba等人用边缘范式,以能流利地说西班牙语和英语的双语者为读者,其副中央凹预视条件为[9]:同源词(如crema为caream的预视)、非同源词转化(如fuerte意为strong,为strong的预视)、假同源词(所用词除了正字法相似,并无别的联系,如:grasa为grass的预视)和无关词(如grito为sweet的预视)。结果在非同源词转化条件下并没有出现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在假同源词和同源词两种条件下,出现了同样多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因从同源词上获得的预视效应是由于预视词和目标词在正字法上相似,所以,从副中央凹中不能获得语义信息。
1.2 眼动受语言的高水平因素影响的研究
1.2.1 有关歧义词词义提取的研究
研究发现,读者对歧义词的注视时间取决于词义和语境两方面的因素。当一个歧义词的两个意义出现的概率相同时(又称平衡歧义词),将该词置于一个语义中性的句子中,与控制词(与歧义词在词长和词频匹配)相比,读者对该词的注视时间明显增长。相反,当一个歧义词的某一意义常见而另一意义罕见时(又称偏向歧义词),且如果语境允许通达该词的常见意义,那么读者对该词的注视时间就不会显著长于对控制词的注视时间。然而,当语境允许通达歧义词的罕见意义时,读者对该词的注视时间明显比控制词的长[10]。上述结果表明,眼动是受词义和语境关系的影响。
有研究比较了句法歧义句和与之匹配的句法非歧义句的眼动特征[11]。结果发现,对两种句子注视眼动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读者对句子歧义部分的句法错误分析上。当读者对句子句法分析出现了初始错误时,读者对句子理解的歧义就出现了,即进入花园路径。通常,当读者进入花园路径后,他们花在消除歧义上的时间就很长,且经常回视。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情况下,读者一开始并不能发现句法分析的初始错误,而是直到读完消除歧义的词之后才能觉察到先前句法分析上的错误[12]。
1.2.2 有关代词或类别名词词义提取的研究
有人记录了读者阅读含有代词句子的眼动。代词可以指先前一句话中提到的两个对象中的一个[13],研究者设计的实验条件是:(1)潜在先行词在一句话内或在另一句话中;(2)与代词相关的动词和其中一个先行词相符或和另一个先行词相符。结果发现,这些变量都影响读者第一次阅读的时间。这表明高水平语义加工(如形成照应关系)影响人们如何阅读。
Dufy和Rayner通过记录读者的眼动考察了语言推理的认知加工过程[14]。实验设计是,在目标句中有一类别名词,在先前句子中含该类别名词的典型或非典型样例。如目标句中的类别名词是鸟,那么在先前句子中可能出现鸟的典型样例如麻雀或者出现鸟的非典型样例如鸵鸟。同时研究者还控制了类别名词和样例之间的距离。研究者重点考察读者阅读目标句中类别名词的注视时间。结果发现距离和样例的典型性对类别名词的注视时间有交互作用。当典型样例与类别名词的距离较近时,读者对类别名词注视时间较短,当典型样例和类别名词的距离较大时,读者对类别名词注视时间变长。这表明在读者首次加工上指示词(anaphor)时,推理的认知加工就已经发生。
2 眼跳过程中的信息加工的抑制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每秒钟大约有3、4次的快速眼动,这一现象称为眼跳。连续的眼跳被相对静止的注视点所分开。注视点平均持续时间约为250~300毫秒。而眼跳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眼跳的距离,眼跳距离越大,所需时间越长。眼跳所需时间平均约为30~50毫秒。在眼跳过程中的视敏度明显降低,这一现象被称为眼跳抑制。从环境中提取信息常被认为是由相对静止的注视点完成的。在眼跳过程中信息加工是否被抑制,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在眼跳过程中信息加工完全被抑制;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眼跳过程中,信息加工部分被抑制。
2.1 有关眼跳过程中信息加工完全被抑制的研究, 百拇医药
关键词 眼动,阅读,词义加工。
分类号 B842
1 眼动受语言因素影响的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眼动受哪些语言因素的影响,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在阅读时读者的眼动主要受语言的低水平因素影响。所谓语言的低水平因素,主要指词频、词长、语音信息、前缀和后缀等因素;另一种观点主张,在阅读时读者的眼动主要受语言的高水平因素影响。所谓语言的高水平因素,主要指句法和语义。
1.1 眼动受语言的低水平因素影响的研究
有一项研究探讨了单词长度对眼动的影响,研究者给被试呈现由5个字母、7个字母、9个字母和11个字母构成的英文单词。在计算机屏幕上每次呈现词长不等的单词,这样就迫使被试对单词内不同位置的字母进行注视,被试一注视单词,就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大声命名。实验结果发现:当单词是由5个字母或7个字母构成时,被试注视点落在单词的第三个字母上时,他们命名单词所需的注视时间最短;当单词是由9个字母或11个字母构成时,被试注视点落在单词的第五个字母上时,他们命名单词所需注视时间最短。这表明在阅读过程中,命名单词的最佳位置是单词中间的字母或中间偏左的那个字母[1]。
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副中央凹(在视网膜上,人眼视敏度最好的地方被称为中央凹,在其周围的区域为副中央凹,此处视敏度低)获取的信息明显影响读者的眼跳距离和注视单词的位置。眼跳距离既受词长的影响,又受注视点右边单词信息的影响[2]。眼睛在某一词上的注视位置受到它与先前注视点距离的影响。如果先前注视点距当前注视点较远,那么注视点倾向于停在单词开始的字母上[3]。另外,研究还发现,当一个单词的开始部分包含了正字法上不规则的字母串时,初始注视点位置常偏离单词开始的字母[4]。
这些现象主要取决于语言的低水平因素。
利用边缘范式(boundary paradigm)的实验表明,读者从副中央凹能获取一些语音信息和前缀或后缀等亚词汇信息[5]。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高水平的词汇和语义加工是否发生在副中央凹。Inhoff和Rayner的研究发现,在高频词条件下,读者从副中央凹提取的信息更多,这表明副中央凹能对词汇进行一定水平的加工[6]。Balota等人的研究发现,一定程度的语境限制会影响读者随后对副中央凹词的注视时间[7]。与无语境限制条件相比,在副中央凹词受语境限制时,读者更有效地从副中央凹词中提取相关信息。
尽管研究发现词汇和亚词汇信息可以从副中央凹获得,但是词汇的意义似乎并没有通过连续注视而得到整合。Rayner等人用边缘范式,采用4种类型的副中央凹预视的条件(呈现于当前注视词的右侧)[8]:基线(如tune意为曲调)、正字法相似(如ture与tune结构一样,且只相差一个字母)、语义相关(如song意为歌曲,而tune语义相关)和语义无关(如door意为门,与tune的语义没有联系),结果仅在基线和正字法相似两种条件下出现副中央凹预视效应,而在语义相关和语义无关两种条件下没出现预视效应。这表明读者不能从副中央凹注视中获得语义信息。最近,Altamiba等人用边缘范式,以能流利地说西班牙语和英语的双语者为读者,其副中央凹预视条件为[9]:同源词(如crema为caream的预视)、非同源词转化(如fuerte意为strong,为strong的预视)、假同源词(所用词除了正字法相似,并无别的联系,如:grasa为grass的预视)和无关词(如grito为sweet的预视)。结果在非同源词转化条件下并没有出现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在假同源词和同源词两种条件下,出现了同样多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因从同源词上获得的预视效应是由于预视词和目标词在正字法上相似,所以,从副中央凹中不能获得语义信息。
1.2 眼动受语言的高水平因素影响的研究
1.2.1 有关歧义词词义提取的研究
研究发现,读者对歧义词的注视时间取决于词义和语境两方面的因素。当一个歧义词的两个意义出现的概率相同时(又称平衡歧义词),将该词置于一个语义中性的句子中,与控制词(与歧义词在词长和词频匹配)相比,读者对该词的注视时间明显增长。相反,当一个歧义词的某一意义常见而另一意义罕见时(又称偏向歧义词),且如果语境允许通达该词的常见意义,那么读者对该词的注视时间就不会显著长于对控制词的注视时间。然而,当语境允许通达歧义词的罕见意义时,读者对该词的注视时间明显比控制词的长[10]。上述结果表明,眼动是受词义和语境关系的影响。
有研究比较了句法歧义句和与之匹配的句法非歧义句的眼动特征[11]。结果发现,对两种句子注视眼动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读者对句子歧义部分的句法错误分析上。当读者对句子句法分析出现了初始错误时,读者对句子理解的歧义就出现了,即进入花园路径。通常,当读者进入花园路径后,他们花在消除歧义上的时间就很长,且经常回视。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情况下,读者一开始并不能发现句法分析的初始错误,而是直到读完消除歧义的词之后才能觉察到先前句法分析上的错误[12]。
1.2.2 有关代词或类别名词词义提取的研究
有人记录了读者阅读含有代词句子的眼动。代词可以指先前一句话中提到的两个对象中的一个[13],研究者设计的实验条件是:(1)潜在先行词在一句话内或在另一句话中;(2)与代词相关的动词和其中一个先行词相符或和另一个先行词相符。结果发现,这些变量都影响读者第一次阅读的时间。这表明高水平语义加工(如形成照应关系)影响人们如何阅读。
Dufy和Rayner通过记录读者的眼动考察了语言推理的认知加工过程[14]。实验设计是,在目标句中有一类别名词,在先前句子中含该类别名词的典型或非典型样例。如目标句中的类别名词是鸟,那么在先前句子中可能出现鸟的典型样例如麻雀或者出现鸟的非典型样例如鸵鸟。同时研究者还控制了类别名词和样例之间的距离。研究者重点考察读者阅读目标句中类别名词的注视时间。结果发现距离和样例的典型性对类别名词的注视时间有交互作用。当典型样例与类别名词的距离较近时,读者对类别名词注视时间较短,当典型样例和类别名词的距离较大时,读者对类别名词注视时间变长。这表明在读者首次加工上指示词(anaphor)时,推理的认知加工就已经发生。
2 眼跳过程中的信息加工的抑制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每秒钟大约有3、4次的快速眼动,这一现象称为眼跳。连续的眼跳被相对静止的注视点所分开。注视点平均持续时间约为250~300毫秒。而眼跳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眼跳的距离,眼跳距离越大,所需时间越长。眼跳所需时间平均约为30~50毫秒。在眼跳过程中的视敏度明显降低,这一现象被称为眼跳抑制。从环境中提取信息常被认为是由相对静止的注视点完成的。在眼跳过程中信息加工是否被抑制,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在眼跳过程中信息加工完全被抑制;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眼跳过程中,信息加工部分被抑制。
2.1 有关眼跳过程中信息加工完全被抑制的研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