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4年第1期
编号:12065910
3~5岁儿童的交换行为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年第1期
3~5岁儿童的交换行为研究

     摘要设计了一个贴近现实的玩具交换任务,考察3~5岁儿童在玩具交换情境中的行为特点及其利用社会知觉信息指导交换选择的能力,被试为91名3~5岁儿童,男女各半。结果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在交换任务中得分有显著增长,通过率由43.3%(3岁组)上升到85.5%(5岁组)。儿童对成功的交换行为的解释逐渐偏向于参与交换的人物而非交换的物品。这表明儿童利用社会知觉信息进行行为决策的能力在3~5岁间有明显的发展。

    关键词交换行为,社会知觉,心理理论,幼儿。

    分类号B844.12

    1前言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指个体将心理状态归向自己和他人的能力,由一系列彼此相互关联的概念组成一个体系来理解、解释并预测其他人的行为[1]。其经典实验范式是考察儿童对他人“错误信念”(“误念”)的理解。信念可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如果信念与客观现实不符,那么引导个体行为的往往是心理状态而非客观现实。典型的误念任务是要求儿童观察一个从外表看明显似有某种内容物的物体,随后向儿童揭示其真正内容物(与表面内容极不相同),让儿童回答有关不了解真正内容物信息的第三者对内容物的信念的问题(针对他人的错误信念)[2]。

    2000年,Tager-Flusberg和Sullian从主体加工的角度提出一个“两成分”心理理论能力模型:其一是社会知觉成分,另一个是社会认知成分。社会知觉成分属于人的知觉范畴,包括区分人和客体、对人们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所反映的心理状态进行在线的迅速的判断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