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4年第2期
编号:12065814
精细阐述与先行信息激活水平的动态变化(2)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年第2期
精细阐述与先行信息激活水平的动态变化

     实验正式开始前,有2篇练习文章使读者熟悉实验程式。

    3结果与分析

    删去2名理解问题准确率在75%以下的被试,此外,删去反应时间在3个标准差之外或者在150ms以下的数据,这些数据占总数据的2.53%。被试对探测词命名的错误率很低,小于1%。

    统计分析主要针对被试者对探测词的命名反应时进行(参见表1)。

    首先,以探测词类型(合适与不合适)以及时程状态(即时与延迟)为自变量,对命名反应时间进行被试内(F1)和项目内(F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探测词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1,44)= 0.05,p>0.05;时程状态主效应也不显著,F1(1,44)=1.826,p>0.05;而探测词与时程状态交互作用则非常显著,F1(1,44)=8.568,p<0.01。项目内检验也表现出相似的趋势,探测词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2(1,21)=0.10,p>0.05;时程状态主效应也不显著,F2(1,21)=3.364,p>0.05;而探测词与时程状态交互作用则非常显著,F2(1,21)=9.896,p<0.01。简单效应表明,在即时状态下,不合适探测词的命名时间短于合适探测词的命名时间,t1(21)=2.105,p<0.05,t2(11)=2.277,p<0.05;而在延迟状态下,即时状态下的激活模式却发生了逆转,不合适探测词的命名时间长于合适探测词的命名时间,t1(23)=2.087,p<0.05,t2(11)=2.183,p<0.05。

    那么,这种激活模式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从数据的分析可知,合适的探测词在延迟状态下的命名时间短于即时状态下的命名时间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