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4年第2期
编号:12065834
成就动机的多重目标理论(1)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年第2期
     摘要基于成就目标的三分法,Harackiewicz等人提出多重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类型的成就目标将会带来最佳的适应性结果,这种观点与单纯强调掌握目标正性作用的传统目标理论相对立。根据多重目标对成就结果的作用模式,理论学家分别提出了四种模型:累加目标模型、交互目标模型、特定目标模型以及选择目标模型。最近的实证研究支持了选择目标模型的观点,并为如何提升个体的成就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成就目标,多重目标理论,三分法,成绩—接近目标。

    分类号B848

    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喜好程度,并且使他们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关于如何使学生获得上述两个方面的正性结果,教育心理学家正不断考察着一个重要的变量—成就目标,研究者关注是否当学生坚持追求某一特定目标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在学业上获得成功。事实上,近十几年来,成就目标理论始终作为教育领域中动机研究的最活跃论题之一,它对理解教育领域的行为有着重要意义。概括来说,成就目标是指个体从事成就行为的目的,它反映了个人的成就追求[1]。一般认为,不同类型的成就目标对应着个体不同的认知、动机、情绪以及行为特征,并且对个体所取得成就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成就目标的分类研究一直作为该领域的核心。传统的成就目标理论提出了两种分类方法:掌握目标(mastery goal)和成绩目标(performance goal)[2]。近年来,Harackiewicz等提出了多重目标理论[3],这一理论的基础是将成绩目标进一步划分为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