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4年第4期
编号:12065672
国内外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综述(2)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年第4期
     3.1自我

    西方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是詹姆士。詹姆士开创了从两个角度研究自我的传统,一是自我的结构内容,一是自我的功能。从心理健康素质概念来看,这两个角度都与之有关。

    Shavelson等人1976年提出自我概念多维度层次理论模型[14]。该模型认为,完整的自我概念的结构应该具有6个特性,即有组织性、多维性、稳定性、发展性、可评价性和可区分性。这一模型将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分成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依学科来分,非学业自我概念则分为社会、情感和身体三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Marsh及其同事以Shavelson等人的自我概念理论模型为指导编制了比较完整的自我描述问卷(SDQ)[15]。

    与Shavelson的自我概念多维度层次理论模型可以相提并论的是20世纪80年代Harter提出的颇有影响的多维度阶段自我模型[16]。她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在不断地增加,要评价个体的自我概念水平,必须考虑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有关自我的心理功能的研究,相对而言薄弱一些。艾勃斯登认为,自我有三个基本功能:(1)同化经验资料;(2)维持适意的快乐/痛苦平衡;(3)获得乐观的自尊[17]。其中最引起我们关注的是自我作为内在的、对新经验进行加工的结构的功能(即艾氏所谓同化经验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个体会不断获得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这些经验资料须经过个体的认知加工才会产生相应的感受和行为反应。自我提供了一些加工的图式或维度,从而决定着后继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