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行为研究》 > 2005年第2期
编号:12065387
词汇判断中汉语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1)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年第2期
词汇判断中汉语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

     摘要运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语双字词识别中的多义性效应。实验一运用2个真字任意组合构成的假词(如:镜社)作填充材料,发现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仅仅存在于错误率中。实验二运用与源真词(如:冲锋)同音形似的假词(如:冲烽)作填充材料,促使被试更多地在语义水平上做出判断,结果发现很强的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这种效应主要表现在低频词上。两个实验结果表明,在词汇判断中用不同的假词作填充词会影响被试的词汇判断策略,从而在不同水平上通达词义。最后,用反馈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多义词,多义性效应,词汇判断,反馈模型。

    分类号B842.1

    1引言

    多义词的识别问题是认知心理学中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建立心理词典中语义的提取机制、形成多义词识别的模型,解决智能机器翻译的一个难点——多义词的翻译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发现,对多义词的识别快于单义词或少义词[1~5]。这就是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

    在拼音文字中,研究多义性(意义数)效应最常用的是词汇判断任务。研究发现,在合法非词(legal nonword)和同音假词(pseudohomophones)作填充词的条件下,有多义词效应;而在不合法非词(illegal nonword)条件下则没有多义词效应[5]。用合乎正字法规则的假词作填充材料,观察到了多义词优势效应;而用不合乎正字法规则的非词作填充材料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