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加工特异性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1)
摘 要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以面孔、汽车、鸟和椅子为刺激,在汽车搜索作业及分类判断作业两种条件下考察了N170面孔特异性效应。结果发现,面孔在两种条件下均引起明显不同于其余三类物体的N170。实验任务对汽车刺激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搜索作业下,汽车N170有接近面孔N170的趋势,其波幅显著大于鸟、椅子N170的波幅;在分类作业中,则没有这种显著的差异。从而为证明存在面孔识别的特异性神经机制提供了证据。
关键词 面孔加工特异性,N170,事件相关电位(ERPs)。
分类号 B841.1
1问题提出
面孔是一种独特的刺激,它能提供丰富的社会信息,如性别、年龄、种族或情感状态等。面孔是复杂的、多维的,然而人类在面孔识别方面具有很高的技能,可以在几百毫秒内轻易完成这一过程。研究者投入了大量努力以揭示面孔加工的功能机制和神经解剖结构。面孔识别与物体识别都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功能,两者之间是否有着相同的脑机制,是否存在独立的面孔加工系统与一般物体加工系统,这些是长期以来存有争议的问题[1]。
有关面孔加工系统特异性的较早证据,来自脑损伤病人所表现出的特异性面孔失认症(prosopagnosia)。这类患者通常在腹侧枕颞皮层受到损伤,不能识别任何熟悉的面孔,但物体识别功能却相对完好[2~4]。对猴脑的单细胞记录发现,颞下回皮层(inferior temporal cortex)存在一种神经元,对面孔有着强烈的反应而对非面孔刺激表现出微弱反应或不反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01 字符。